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5.12”汶川特大地震不仅使我县原有的地质灾害加剧,还增加了新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更加严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县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2009年全县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我县位于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地带,人口集中,降雨充沛,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山区、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0%。全县20个乡(镇)有11个为地质灾害易发区。2008年受地震影响,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突增到213个,造成间直接经济损失7726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降雨趋势预测。根据市、县气象部门2009年度气候趋势预测,2009年全县总降雨量较近三年有所增加,但是大部分地方仍较常年正常略偏少,汛期暴雨强度接近常年,区域性暴雨3-4次,主要出现时段为7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此时段平均降雨量达616.1mm,为地质灾害高发期。
(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预测。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发生在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区,实施地基开挖、开矿采石、挖掘修路等工程活动时,易发生地质灾害。
我县各风景旅游景区大部分处于山区,应特别注意旅游景点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和相关乡镇政府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和物资准备。
(三)地震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余震不断使龙门山构造带将进入相对活跃时段,产生了大量的次生灾害,据专家分析,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影响将持续10年左右。各相关乡镇要高度重视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提高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增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动性,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切实做好今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
(四)地质灾害类型预测。2009年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类型以崩塌(落)、滑坡和泥石流为主,除个别地方外,地质灾害规模一般都以小型为主。
(未完,全文共2676字,当前显示8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