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
一、2009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2008年*市共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2起,直接经济损失近1500万元,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地面塌陷。根据辽宁省气象局降水量预测结果,预计2009年夏季,全市降水量略多于常年,为350-450毫米,汛期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全市各县区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和地质灾害预报,加强防范,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二、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
(一)重点防治地区
通过总结分析以往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确定本年度三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泥石流重点防治区。主要为全市矿山的尾矿库(坝)、排岩(渣、土)场等。
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主要为海州露天煤矿、新邱露天煤矿、排山楼金矿采矿场及各露天采矿场。
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煤田井下开采矿区。
(二)重点防范期
2009年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月25日一9月5日。
三、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工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责任
各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县、区长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各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水利、矿山、建设、交通、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在汛期来临之前,对各自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和布署,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并予以公告,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编制和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各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利、矿山、建设、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在总结上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和落实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报警单位和主要责任人,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需及时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后公布,并报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各县、区人民政府应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和《*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制定本行政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系统,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好有关准备工作,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尽最大努力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突出重点,完善各项制度,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
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为保证各种信息的畅通,各有关部门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方便信息的上传和下达。对安排汛期24小时值班的单位,值班电话及传真应上报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
2.坚持“三查”制度
(未完,全文共3555字,当前显示10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