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北大荒精神为粮食安全注入力量

  初冬时期来到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已被薄薄的积雪覆盖。今年,北大荒又迎来了丰收季,预计粮食总产量达460亿斤以上,比去年增加30亿斤,实现播种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历史性突破。

  北大荒早已成为北大仓,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正鼓舞着北大荒人描绘一幅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向荒原要粮

  走进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一幅北大荒的原貌图片呈现眼前。这片气候严寒、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荒原,曾经多次移民开垦均以失败告终。

  1947年,按照党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一批立下卓越战功的荣复军人,作为开拓先锋第一批来到黑龙江。开拓者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餐风饮露、顶风冒雪,在这里创建起宁安、通北等第一批国营农场,在北大荒点燃了创建公营农场的星星之火。北大荒真正意义的开发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

  1958年,随着《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的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近10万复员、转业官兵从全国各地奔赴北大荒。也是同年,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动员青年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之后,先后有山东、天津、河北等地的20万支边青年来到这里,投入到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中来。

  70多年来,从祖国各地奔赴北大荒开发建设的还有54万城市青年、10万大中专毕业生和地方干部。这其中,有北大荒奶牛之父张源培,机电专家桂体仁,小麦和大豆育种专家梁甲农、冯紫琅,植物病理学家刘惕若,气象专家蔡尔诚。特别是被大家誉为北大荒水稻之父的徐一戎,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以稻治涝创造了在高寒地区水稻生产面积超千万亩、单产超千斤的奇迹。

  北大荒的发展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伟大历史中的精彩篇章。黑龙江省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跃辉表示:北大荒开发建设史凝结着几代北大荒人的辛勤汗水,承载着几代北大荒人的心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做好压舱石


(未完,全文共2817字,当前显示9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