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县是典型的山区大县,农业大县和旅游资源大县。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关系,加之库区移民等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近年来,县委政府提出了实施“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人多田少,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按市场规律抓产业化的意识不强,在农村还有万贫困人口的现状。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要全面深入领会其内涵,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视角认知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是把农业中的一部分资源从一产业中剥离出来的第三产业。是发生在非城市区域,以乡村为载体,以民俗风情、自然风光、农村胜景,农村新村、历史文化村落和农家乐等资源为吸引物的乡村休闲观光活动。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在整个欧洲曾一度成为乡村经济繁荣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我国乡村旅游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尤其是自国家旅游局提出了“中国乡村游”、“中国和谐城乡游”后,年来又提出了“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活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乡村旅游是关联性强,又具有“一业兴,百业强”带动功能,其效应表现在:一是吸纳就业效果明显。乡村旅游是劳动密集性、低门槛就业的产业,在人力资源结构上向初级技能者倾斜,适合农村群体的就业条件。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课题组,赴四川成都考察乡村旅游,通过问卷和抽样调查发现:开发乡村旅游大致做到1个公职就业创造5个就业岗位,带动10个农村家庭受益;二是调整了产业结构。随着吃、住、行、游、购、娱的供给需求,在原有的农业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升级的效果明显;三是增收的效果明显。乡村旅游每增加1元的直接投资或消费,为其他产业带来10元的收入。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乡村旅游是生产发展,实现农村增收,达到生活富裕的现实选择。
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乡村旅游不论招睐的是入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都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财富转移,很大程度上是富裕地区、富裕人群的收入向较贫困地区人群转移,城市人群的收入向农村人群转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得到充分体现。最近,我们调查发展2009年我县农家乐从原定点的10家增加到20家,主要分布在借乡、乡、镇城关镇郊区等地,平均每家农家乐年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10%以上,利润率30%-40%。发展乡村旅游对于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未完,全文共5234字,当前显示120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