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为研究新形势下在城市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所面临的诸多新问题,近段时间来,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放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调查表明,加强城市社区党的建设既是新时期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新课题,也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社区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着重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社区党建工作进行阐述,并提出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建设管理在城市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现在人们通常使用的社区概念是指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主要包括地域、人口、区位、结构等要素。在我国现阶段,作为城市行政区划最基层的城市街道基本具备了社区的几大要素,而且又有一支相对稳定的管理、协调队伍,因此街道所辖区域可视为社区建设管理的基本单元。本文所要研究的社区党建,也正是以在区政府所辖的街道范围内开展的党建工作。
社区党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由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所面临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城区民营、私营企业以及各种混合经济组织大量产生,这些经济组织一般都没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由于过去习惯于按行政隶属关系来设立党组织,从而造成了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的“空白点”。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一些社会管理、服务职能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转移到社会上,新的社团组织应运而生。同时,群众利益的多样化和基层民主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社会组织不断出现,群众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也不断高涨。除居委会外,近年来新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和街道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群体也逐年增多,这些组织由于具有群众自治的特殊性,对党如何加强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政府管理重心下移,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逐步形成,对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组织协调作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计划体制下人与企业存在很大的依附关系,党的工作主要是与企业单位对应,但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原来由单位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趋向社会化。这种社会化的服务职能主要依靠社区来承接。如下岗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大量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解和处理以及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等,都需要在社区里找到新的工作载体,通过街道和居委会来解决。新情况表明,计划体制下的“单位人”正在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转变,过去主要依赖单位开展群众工作的习惯做法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党在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载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上新情况和城市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四个多样化”特征,也给城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类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迅速发展,而党的建设相对滞后。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使得以“三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社团组织层出不穷,这些组织中的党员大部分很难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育管理,有的组织甚至游离于党建工作视野之外,党组织对党员情况难了解、对其活动难掌握,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从而形成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空白点。
(未完,全文共7975字,当前显示141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