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人才队伍开发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建立组织,完善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了人才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够协调,人才管理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等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实践,务求实效。
一、要正视四类矛盾
我省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的成效不够理想,必然有其内在原因。我们认为,要实现“人才兴业、振兴吉林”战略,首先必须立足省情,找准症结所在,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更大的实效。
(一)正视人才总量不足与人才闲置浪费的矛盾。就县一级而言,由于科研教育条件较差,人才吸引力不强,本地人才留不住,“孔雀东南飞”现象越来越严重;外地人才不愿来,“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也是不争的事实。因而,人才总量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据统计,目前前郭县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只有291人,本科以上学历的5600人,研究生学历的不足10人。特别是懂得宏观经济管理、企业经营发展、项目开发研制等方面的人才更为稀缺。仅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例,现有职工105人,而真正具有真才实学、能够发挥作用的也就是20%左右。一面是人才总量的不足,另一面却是现有人才闲置的浪费。全县近三年未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超过2000人,企业下岗的专业人员300多人,机构改革强制精简下来的专业人员260多人。这些人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干脆闲在家里,有的即便是有个岗位也是大才小用,大学生当文书、打字员、食堂管理员的近200人,造成了一种变向的人才浪费。
(二)正视人才结构不优与人才分布失衡的矛盾。从现有人才队伍结构上看,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初级人才多,拔尖人才少;行政管理人才多,专业技术人才少;凭经验吃饭的人才多,靠创造立身的人才少。人才结构不合理本身就是先天不足,而有用的人才多数又不在需求的岗位上。这种人才分布上的失衡反过来又放大了人才结构不优的缺陷。前些年,由于国有、集体企业经营不景气,一直很少向企业分配毕业生,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且大部分学非所用。这几年,毕业生分配取消了,但国家统一分配的复员兵却增加了不少,使得一些基层企事业单位高文化层次人员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仅拿前郭县石油开发责任有限公司为例,职工总数348人,仅复员兵就有100多人,而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却不足20人。
(三)正视人才政策激励与人才待遇滞后的矛盾。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制定不少激励人才发挥作用的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补贴、破格晋升职称、优先解决住房、安排子女就业、个人贡献大小与所得报酬直接挂钩等等。但从实际情况看,有些激励性政策,或者不便考核操作,或者财力紧张等原因,很难落到实处。就某些基层单位来说,专业技术人员的贡献与待遇挂钩也很难。如:前郭县医院现有职工近800人,这些人的贡献大小肯定不一样,但体现在工资待遇等报酬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这样难免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农村乡镇站办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子女就业、住房、工资福利等方面也没有什么优先保证,致使一些人不愿意从事农村生产一线工作,甚至转行改做其它工作。
(未完,全文共4642字,当前显示13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