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社区党建巩固党在城市中的执政基础
前言
我市社区党建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年下半年以来,城乡一体化党员服务中心网络的建成,以及区域化党建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市社区党建进入了全面提升,整体提高阶段。
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推进,我市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社区党建新路子。
共建共享,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结构快速转型,基层组织出现多种新形态,对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5年间,我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近一倍,城市社区从不足150个增加到了440多个,社区在册党员从6800多名增加至4.1万多名。
市委主动适应经济区域化、管理民主化、人员社会化的新趋势,积极构建区域统筹、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推行“社区建党委、楼群建支部、楼道建小组”的做法,适时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升格为党委或党总支,增强社区党组织的调控力。同时,在大型商贸区、商务楼宇、产业集聚区、专业市场、较大规模的“两新”组织和城乡接合部的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构建区域化的组织体系,增强社区党建的区域统筹功能。目前,全市依托街道、社区共建立区域性党组织456个,较好地扩大了党对城市基层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街道建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居民区建立了党员联络站。通过这些载体,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内各单位加强沟通,提高了工作水平。街道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资源,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培育街校共建、军地共建、警民共建、企居共建等多种载体,做到辖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社会事务共管、社会稳定共保。许多地方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在街道、社区两级分别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和居民区服务站,吸纳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网源,形成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服务网络。从而改变了社区内许多单位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形成了一个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建立了一个上下联动、社区共建的开放式党建格局。
去年以来,我市还稳步推进领导管理体制创新,努力构建“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纵横贯通”的城市基层党建领导新体系。同时,通过强化街道党工委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领导协调功能,让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广泛开展共建活动,形成了“共驻、共建、共享”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以人为本,打造党建服务新平台
地处中心城区的江北区党员服务中心,占地*平方米,内设党员志愿者工作总站、党员爱心捐赠站、党员接待室、党代表工作室、党日活动室等十几个功能区块,成立3年多来,成为一个区域性、开放式、专业化的党建工作新平台。
为强化城市社区党建的服务功能,我市从*年4月开始在街道、社区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如今,遍及全市各地的1018个各级党员服务中心,成为服务联系群众的一个新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已接待群众35820多人次,接受书面意见36140多份,经采纳后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160余件。
近年来,我市还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党员志愿者招募、活动、管理和教育制度,并将每年三月定为集中服务月,每月第一个星期六定为统一服务日,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共有党员志愿者10万余名,各类党员志愿者队伍400多支,推出服务项目150多个,仅今年3月份的集中服务活动中,全市党员志愿者就为群众提供服务13.8万余人次。尤其是在今年春节前后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广大党员志愿者深入车站、码头、机场等受灾一线,积极为受灾群众提供各类服务,深受群众称赞。
(未完,全文共6392字,当前显示14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