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一、从转变增长方式到转变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强调要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走集约型发展道路。12年过去了,我们在转变增长方式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以电子机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的崛起为标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主要靠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逐步转变到主要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拉动,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已经由12年前的50%左右上升到*年的70%。伴随着重工业的高速发展,能源、原材料消耗大幅度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断下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第三产业发展依然滞后。针对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的战略要求。从转变增长方式到转变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变,其含义却十分深远,两者间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是指通过改善生产要素质量及其组合结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通常把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模式,把注重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等途径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则更加丰富、全面,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之外,还对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出了要求。概括地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形成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的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在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尽可能地扩大国内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从调整需求结构、改善供给结构和提高生产要素质量、优化生产要素结构三个方面采取综合性措施,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从经济发展中更多受益。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注重扩大消费的比重,着力提高最终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使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更多地进入消费领域,相应降低用于投资和出口的比重,将有利于更快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缓解以至避免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减少外贸出口摩擦和由外贸顺差增长过快而带来的过多的外汇储备和过剩的银行流动性,从而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尽快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服务业发展,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且能有效地扩大就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曾出现过劳动力过剩的问题。由于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精简下来,形成失业大军。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吸纳了剩余劳动力,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2/3以上,即使发展中国家也在50%左右。*年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只有32.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研发滞后,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金融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物流业发展滞后,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集中力量破解这个长期存在的发展难题。
(未完,全文共5318字,当前显示142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