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村民贫困状况的调查分析
在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下基层、心连心”工作,我们对联系点衡山县贺家乡永坪村村民贫困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对该村的调查分析,我们对当前我市农村贫困现象有了初步印象,认识到农民要从整体上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任重而道远。
一、永坪村经济发展及贫困面情况
永坪村位于衡山县东部湘江之滨的大源渡库区,全村320户1058人,有9个村民小组。全村地势低洼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盛产西瓜、花生等。大源渡蓄水后淹没稻田250多亩,全村现有稻田530亩,人均不足五分田。全村1000多亩旱地没有进行规模开发,村里集体企业空白,村民生产增收门路不多,青壮劳力大都外出务工经商。*年村民平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在全乡属经济条件中上水平的村,绝大多数村民建有红砖瓦房,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剔除在外务工经商,单纯在乡务农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元左右,大多数村民家中存款不超过*元,贫困户多数负债,多的达几万元。但是,组与组、户与户相比,发展不平衡,富裕户家产超过100万的有几户,生活困难衣食无完全保障的也还有69户,占总户数的20%以上,贫困面还比较大。
二、导致贫困的原因
总体上看,农村经济状况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农民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逐步改善生活条件,有的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由于自然的、历史的、人为的等各种原因,农民脱贫致富的步子还不快,由富变穷、穷上加穷的情况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因灾致贫。我市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基本上“靠天吃饭”。特别是包产到户后,集体公益事业无人组织兴办,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一遇大涝大旱,村民生产生活就遭受重创。永坪村*年遭受特大洪灾,50户无家可归。经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帮助,有23户倒房户易地搬迁,当时每户仅获得建房补助4000元。尽管经历了十年灾后重建,由于伤了“元气”,受灾倒房的仍有10多户经济水平仍低于全村平均水平,基本上属贫困户之列。
(二)因病致贫。农村经济条件和卫生条件有限,疾病预防保健体系不健全,一些村民小病拖成大病和大病拖成“没命”的情况屡见不鲜。永坪村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导致贫困的有13户,所患疾病大都为可防可治的肺气肿、结核病、肝炎、风湿病及糖尿病等。小病舍不得看,拖成大病花费大量的医药费,有的最终造成残疾或死亡,有的虽然康复了,但经济上负债累累,没有资金发展和扩大生产,坠入贫困深渊。如九组村民陈交华,曾经在外务工经商,生活美满。由于小病不在意,五年前肺结核、糖尿病两魔缠身,丧失劳动力,先后花费医药费2万多元。现大女儿12岁,小儿子才5岁多,一家生计全靠身单体薄的妻子一人撑持,生活十分困难。由于两病治疗措施相克,陈交华的病情至今无法逆转,儿女面临辍学危险。二组村民肖细莲因丈夫患癌症去世,欠债3万多,儿女均失学打童工,生活困难。
(三)老弱致贫。农村经济没有总体上达到富裕水平,加之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年老体弱的村民在子女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赡养不到位,则走向贫困。据统计,永坪村全村70岁以上老年户大都按传统家庭养老办法,由子女供给稻谷700斤左右,再没有其他生活来源,更谈不上治病保养,生活十分困难。全村这样的老年贫困户有20户左右。近十年来,因年老体弱贫病交加而自杀的老年人,全村有4人。
(未完,全文共4490字,当前显示13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