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两会”刚刚胜利闭幕,我们迎来了第十五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水利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水利事业,促a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水利肩负着重要职责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
(一)有效减轻水旱灾害是保持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前提。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历史上的水旱灾害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百业凋敝、动荡不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98年抗洪抢险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开展大江大河防洪治理,建成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有效应对近年来发生的水旱灾害,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这充分说明,只有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减灾体系,有效防御水旱等自然灾害,才能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二)水利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城市及工业的血液,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地域辽阔,城乡、区域水利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广大中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东部许多地区水环境破坏严重。特殊的国情、复杂的水情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走灌溉农业、节水农业的发展道路,要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水利协调发展。同时,要解决好东、中、西部水资源的突出问题,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人与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中最密切的关系之一。近年来,水利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理念,初步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路子。但是,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相比,水利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水利工作要主动肩负起两个历史使命,一方面通过水利发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对水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转变水利发展模式,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在解决涉及民生的水利需求上下了很大功夫,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目前我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少数地方对水资源无序开发、浪费使用,有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忽视移民安置、征地补偿等等,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水利工作要把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更加重视困难群众和弱势产业的用水需求,更加重视水库移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
(未完,全文共4536字,当前显示13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