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民主体作用思考

*从*年9月率先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五新一好”为总抓手,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实践中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围绕着如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了有效实践,彰显了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地位,使新农村建设从“要我建”变为“我要建”,农村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变,党群、干群关系也得到了密切和加强,被称之为“*模式”,其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为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决策,引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在《农民主体论》一书中指出: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就谈不上中国的现代化;引导和改造农民,使之成为现代化的主体,乃是新世纪中国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基于这种认识,*市委、市政府于*年9月11日作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这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比,提前了一年多。*从实际出发,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直接参与规划编制,村镇规划全面完成,抽查合格率达93.15%,取得较好成效。

——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始终坚持以农民自愿参与为原则,充分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比如,各地都组建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特别是在村镇规划、“三清三改”、“空心房”改造等一系列事务中,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实现了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

——倾力扶持农民,调动农民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了政府主导而不代替,支持而不包办,整合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万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并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指导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统筹安排、集约投放。乡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间接服务为一线服务、变零散服务为一站式全程服务、变单一行政服务为多元化社会服务。

——大力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能力。*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门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同时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三年多来,全市共培训农民157.6万人次。据统计,仅*年、*年,全市各级用于农民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就投入资金8400万元,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合力。*市委、市政府要求每一个县、乡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都建立起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带动农民在合作经营中进入市场。新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农民自愿加入,退出自由,制定自己的章程,在发展中规范,在协作中受益,农民从中互通生产信息,共谋发展。据统计,目前,*有新经济组织3354个,覆盖了全市80多万农户。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实践和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未完,全文共5416字,当前显示144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