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思考

当前,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作中出现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影响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如何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使基层党组织紧跟形势,适应要求,切实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党组织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和制约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主要存在着“四个不相适应”。

1、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市在发展党员、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党员队伍现状仍不容乐观。一是文化偏低。我市共有党员23752人,其中,大专以上仅5293人,占党员总数的22.3%,初中以下11211人,占党员总数的47.2%。二是年龄偏大。全市55岁以上党员10191人,占党员总数的42.9%,其中60岁以上党员达到6860人,占党员总数的29%。三是性别失衡。无职女党员只有1475名,仅占党员总数的6%,特别在农村,个别村党支部根本没有女党员。四是活力不足。一些党员观念比较保守,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还不如一般群众,缺乏致富能力,更谈不上带头作用。还有一些党员,只想着自己致富,对带领群众致富则劲头不足。这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无从谈起。

2、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村级班子结构不合理。具体体现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我市共有20个乡镇街道,308个村,**年村两委换届后,村两委干部共有1673人。从年龄结构上看,46至55岁640人,占总数的38.25%;56至60岁159人,占总数的9.5%;60岁以上12人,占总数的0.72%。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以下885人,占总数的52.9%。二是后继乏人。当前,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有文化的青年外流严重,人才相对匮乏,一些在职干部受既得利益和宗族观念的影响,对培养后备干部又态度消极,村干部队伍后备人才青黄不接现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三是能力偏低。在后继乏人的情况下,部分村干部是在“矬子堆里拔大个”的情况下选出来的,从自身能力到工作方式方法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缺乏发展和服务能力。一些连选连任的村干部,习惯穿旧鞋,走老路,不能实现由“指挥命令型”向“指导服务型”的转变。四是热情不高。税费改革后,村干部工作量相对增加,工资水平低和村级经费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付出与收益反差太大,一些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没奔头,离岗后生活没保障,一些后顾之忧难解决,临时思想比较重,没有长远打算,工作推着干、干着看、得过且过。


(未完,全文共3743字,当前显示116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