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交流制度问题思考
大力推进干部交流工作,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培养锻炼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地区、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近年来合川市实施领导干部干部交流工作的实践,针对目前干部交流工作中存在的“三难”、“三不愿”问题,着重分析了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和薄弱环节,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江总书记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做好领导干部的交流工作,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领导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不但不利于他们进步和提高,而且弊端甚多,一些不正之风也往往由此产生。因此,必须有计划地实行领导干部的定期交流制度。越是有发展潜力的干部,越要舍得交流,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锻炼提高。有些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干部,也要定期组织交流”。近年来,合川市认真贯彻中央和重庆市关于干部交流的规定,加大了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全面实施乡镇和市级部门领导干部跨区域、跨行业的全方位交流。1998年以来,先后从市级机关交流了48名干部到乡镇,从乡镇交流了39名干部到市级部门,乡镇之间交流227人次,部门之间交流86人次。去年机构改革中,实行镇街和市级部门所有内设机构负责人跨区域、跨部门竞争上岗,127名干部跨镇街、跨部门参与了竞争上岗,56名干部通过竞争实现了跨镇街、跨部门交流。实践证明,干部交流对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在培养锻炼和选拔年轻干部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干部交流工作的实践来看,仍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
一、干部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干部交流按照其目的来划分,一般分为培养性交流、回避性交流、任职期满交流、调整性交流四种类型。事实证明,不管是哪一种交流都必然会带来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相应地会给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直接的或潜在的影响。综合分析来看,在当前干部交流工作中,主要存在“三难”问题:
(一)逆向交流难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不愿”:
1、上级机关不愿平级交流到下级机关。从我国现行的政权管理体制来看,呈倒树枝状,越在上层的机构,在管理的权威性、职能的相对独立性、业务工作的宏观指导性也就越强;而越在下层的机构,对上负责的部门也就越多,受制约的因素也越多,而且接触的情况也更复杂,特别是基层乡镇一级,更是体现了“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的状况。就我市来看,市级部门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任务相对轻松,环境条件相对较好。而基层乡镇情况就不同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呈扩大趋势;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发展的慢,农民增收难度大,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多,责任重,工作难度大,目标考核压力较大,往往担心一票否决,而使乡镇干部如履薄冰,担心一事不成,全盘受损。因而,从部门交流干部到镇街,除提拔交流外,平级交流到镇街的难度很大。1998年以来,我市除提拔交流41名干部到乡镇任职外,只有2名团市委书记平级交流到乡镇担任党委书记。相反,从乡镇交流到市级部门,即使降职安排,多数同志都表示愿意接受。1998年以来,从乡镇交流到市级部门任职的39名领导干部中,平级安排的仅有21名,而降职安排的达18名,其中由乡镇党政正职安排到部门任副职14名,党政副职安排到部门作一般干部4名。从乡镇交流到部门,无论是平级交流或是降职交流的,被交流者都较乐意,认为是从“糠箩筐”跳到了“米箩筐”,是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未完,全文共7614字,当前显示14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