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群众基础调查思考
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分析了我国社会阶层发生的新变化,指出“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为了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精神,最近,我部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练有月同志为组长的课题调研组,结合茂名市是农业大市的实际,选农村、农民阶级阶层来进行调研。调研组深入四县(市)、二区共10个镇调研,调研采取听各县(市、区)汇报、召开农民座谈会、深入农户实地调查等形式进行,并发放调查问卷600份。通过调研,我们对当前我市农民阶级阶层的基本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变化以及农民阶级的愿望等有了初步了解,并提出了在农村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若干思考。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阶级的新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民阶级已不再是过去的“纯粹”农民了,农村及农民阶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村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大锅饭
”组织结构,强调“集中”“统一”的“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生产模式。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了“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生产方式多样化,生产经营上不受限制,农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种经营。
2、劳动力结构及职业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村
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他们择业完全自由化,劳动力结构和职业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纯粹在农村种养的劳动者;二是“洗脚上田”的富裕农民,他们兴办企业,成为私营企业主,这部分人大多是有一定文化,比较精明的农村“能人”;三是搞商贸流通的个体户;四是从事建筑,服务业的个体户;五是一些养殖专业户;六是外出打工的“打工族”,这部分人大多是有一定文化的年青人;七是兼业型劳动者,这部分人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外出务工经商、打工。通过调查,我市从事非农产业和兼业者约占农村劳动力的50%至70%,从调查的样本村职业阶层构成情况表中可初步了解这一情况。
表一:样本村职业阶层构成情况
从本项研究的4个样本村中,可见,农业劳动者阶层在农民中已不再居多数地位。4个村的社
会变迁、劳动力结构和职业的分布虽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明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职业发生了深刻变化。
3、产业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产业结构“单一”化,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根据土地、气候和市场情况,迅速调整产业结构,从事多种经营。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种养更加自由,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迅速提高。
4、农村管理体制的变化。村一级管理是我国政权结构的最基层组织形式,过去设管理区,由
党委直接领导,现在撤销管理区,设立村民委员会,把村民组织起来,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村民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管理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的积极性。通过村民直选村委和村支部“两推一选”以及实行村务公开等,农民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农民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监督意识、参政意识明显增强。
5、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入wto的现实需要,农
(未完,全文共8281字,当前显示13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