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党建调查思考
1主要做法。延伸工作领域,构建农民工党员信息网络;实施“安家工程”,打造流动党员组织平台;创新党建活动方式,推进农民工群体党员先进性建设;请回外出能人,搭建农村人才经济舞台。
**市委确立了“农民工集聚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农村优秀人才流向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培养到哪里”的新思路,积极解决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
(—)延伸工作领域,构建农民工党员信息网络。
全面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农民工群体结构分布情况。**年和**年,**市先后两次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调研活动,发放问卷调查表3.5万份,走访11个大中城市农民工2733人,召开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座谈会28场次,基本掌握了全市农民工的分布特点和流动情况,对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工的思想、就业和生活情况有了比较深入准确的了解。从年龄上看,全市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以18-45岁年龄段人员为主,其中25-35岁青年男女居多;从文化程度上看,高中毕业生居多;从流向上看,主要流往沿海发达地区,在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武汉等省市务工经商者居多;从职业上看,主要从事制衣、建筑、电子产品生产、酒店餐饮服务等。
开展结对联系,对农民工群体中的优秀分子进行跟踪培养。农民工群体中蕴藏着大量优秀分子和后备力量。针对农民工分布广、流动性大的特点,全市各地实行县、乡镇、村三级党组织领导成员与农民工结对并跟踪培养,村支部侧重与农民工中有一技之长的能人结对;乡镇党委与农民工中的管理层人员结对;组织部门与农民工中的相关人才结对。市委、市政府领导与农民工中杰出人才结对。通过结对联系,全市共有1459人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一批优秀农民工及时纳入了党组织的视野。
建立健全档案,及时掌握农民工党员动态情况。全市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了农民工党员信息库,将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工作岗位、学历情况、技术特长等有关信息输入微机,集中管理,每年结合党员年报进行信息维护。各乡镇党委建立流动党员档案,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或者信函方式,与外出农民工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掌握农民工党员的动态信息。
(二)实施“安家工程”,打造流动党员组织平台。
异地建“家”。去年5月,松滋市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相对集中的广东省东莞市建立了第一个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党支部。今年,石首、洪湖、公安、监利等县市在北京、武汉等地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选派党务工作干部担任服务站站长,由地方党委解决工作经费。目前,在外建立党支部10个,流动党员服务站25个,下建102个党小组和165个“流动党员之家”,网络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8480人。
入住新“家”。对工作单位较为固定、本人又有要求的党员,他们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将其组织关系转到输入地的企业或社区党组织,“入住”到输入地。近3年来,全市共转出农民工党员组织关系483人。
联姻找“家”。对相对分散的农民工党员,他们主动与输入地党组织联系,和输入地党组织联合进行管理,让流动党员在输入地参加组织活动。乡镇、村党组织在农民工党员外出一个月内将其详细情况寄发给当地党组织,实行交人、交权、交责任,在一些党建工作基础好的地区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此外,**市还开通党建网站,通过因特网与外出农民工党员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使农民工党员在异地也感受到党的温暖。
(三)创新党建活动方式,推进农民工群体党员先进性建设。
(未完,全文共5019字,当前显示140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