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开发工作困境思考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强省、强县之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经济发达地区,关键是要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千方百计地做好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人才流动不断加快,市场配置的功能不断完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开发工作同发达地区相比,已渐渐陷入困境,人才开发工作越来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成为地区发展的瓶颈。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的一般概况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一般呈现出以下几种状况:
一是人才的总量不足。人才的数量与人口总量的比例很低。研究生、学术学科带头人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更少,复合型人才和生产一线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十分短缺。
二是人才的层次不高。在现有的人才中,低学历、低职称的人才占有绝大多数,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仅占少数,硕士以上的研究生更是凤毛麟角,高层次人才明显偏少,人才的层次明显偏低。
三是人才的行业分布不合理。在调查中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人才从90年代初开始纷纷流向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目前在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占人才总量的大多数,不少人才由于长期专业不对口而荒废了所学专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企业经济一线的人才十分紧缺,且企业人才大多集中在少数效益较好的较大企业里,经济欠发达地区为数较多的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十分缺乏。
四是人才的年龄结构偏大。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技术骨干往往是过去计划经济时期计划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曾一度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年龄已逐渐偏大,自90年代中期取消计划分配以来,包括本地在内的一些大中专毕业生都不愿到这些地区就业,造成人才队伍在年龄上的脱节。工业系统、农水系统等一些经济职能部门人员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五是人才外流的势头未得到有效的遏制。由于近年来经济发达地区引才力度加大,“门槛”降低,有的地方甚至取消了限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明显下降。本地生源的本科毕业生一般都不愿意回乡就业,国有、集体企业高层次人才和技术骨干,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就连当地效益较好的重点企业,也难以避免人才“跳槽”,纷纷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另外,近年来优秀教师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外流的现象也逐渐严重起来。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市场机制不健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市场机构虽然较早地成立起来,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市场机制尚未建成,传统的人才管理体制仍有很大的惯性,人才市场的基础建设还比较落后。这种状况显然滞后于商品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如不及早研究解决,必将影响到人才资源与其它生产要素市场的合理配置和整个市场体系的协调运转。
2、人才流动的壁垒还客观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功能不完善,人才的供需信息渠道不畅通,使人才在区域内流动及流进流出困难。二是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陈旧观念和体制还没有彻底打破,一些正常的人才流动被用人单位压制、刁难,辞职辞不了,档案调不走,形成劳动人事争议,长期得不到解决,处于僵持状态。三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的环境和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才个人的流动意识不强,一些下岗和失业的科技人员,由于家庭需要照顾,且有一种人到中年求安求稳不想再去漂泊拼搏的惰性心态,使自己的专业和一技之长得不到发挥,失去了不少难得的发展机遇。
(未完,全文共5785字,当前显示14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