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调查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为一种特殊资源,在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相互流动,自由配置,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力流动日趋频繁,作为流动人口一部分的农村党员呈现数量逐年增长、流动范围越来越广、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的趋势。如何加强和改进对外出务工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们组成调研组就外出务工农民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外出务工农民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形式,让流动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全县外出务工农民党员特点和教育管理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外出务工农民党员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全县现有外出务工农民党员1293人,占农民党员总数的10.5%,成为一支庞大的外出务工党员群体。二是分布广。外出务工农民党员中,流出省外的144人,占11.1%;本县本乡流动的255人,占19.7%;县外省内流动的894人,占69.1%。农民党员外出务工范围逐步扩大。三是年轻化。外出务工农民党员中,35岁以下的425人,占32.9%;35—50岁的765人,占59.1%;50岁以上的103人,占7.97%。外出务工党员以中青年为主,趋于年轻化。四是时间短。外出务工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183人,3—6个月的358人,6个月至1年的410人,1年以上的75人,以短期外出打工者居多。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近年来,我县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在管好、管活,加强教育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加强领导,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县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县委组织部成立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心,就业部门和各乡镇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站,具体落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乡镇党委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乡镇党委主管书记和包村干部具体管,村党支部书记亲自管的“双管”责任制,狠抓工作落实。同时,各级党组织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考核,有效保证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
2、规范程序,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建立了外出务工流动党员档案,村支部对外出务工农民党员全部登记造册,建立了台帐,纳入了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二是建立了外出务工农民党员请销假制度。对外出时间在1个月以上的农民党员,要求其外出前必须向村党支部提出申请,说明去向和时间。外出务工回来后,要向党支部汇报。三是建立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对外出务工党员全部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要求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所在地党组织活动,务工回来时由党支部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并要求流动党员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学习、工作和思想情况。四是建立了定期函询制度。村党支部通过电话、书信和口信等形式,定期了解外出党员学习和工作情况,掌握思想动态。
(未完,全文共5902字,当前显示12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