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想道德根基思考
诚实守信,在党的十六大被确定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前不久,中办、国办制定了有关诚信建设方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中央文明办制定了贯彻落实这一通知要求的实施方案。党中央、国务院这样重视诚信建设,多次研究落实,在党的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一、诚信建设的现实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道德准则,“诚”表示真实无妄,表里如一;“信”则表示忠于承诺,诚实无欺。即“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是中国传统美德,是古代先哲们倡导的立言立德立功三大人生目标之一,我国传统文化历来对诚信道德教养很重视,“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民无信不立”,诚信被看作人的立身处事之本,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素。我们党历来对思想道德建设十分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提出: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等等。
1、诚信建设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道德需求。众所周知,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不讲信用、欺骗欺诈已成为社会公害。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指出,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广告、商业欺诈、传销和变相传销、偷逃骗税、走私贩私等违法活动。食品和药品的安全问题也已威胁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这些现象严重地扰乱了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的市场经济,必须以诚信道德基础上的个人信用和社会信用作行为规范,建立以道德约束为支撑,以法律法规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使市场经济秩序呈现良好态势,才能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诚信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诚实守信,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国民素质事关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建设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的基础工程,解决诚信问题,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正是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打牢思想道德根基。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必须协调发展,如果发展不协调,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就会动摇社会基础,造成诸多社会矛盾,影响全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3、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追求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取得空前进步,中国的成就和国际地位举世瞩目,诚信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就无法建立,就会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不相符合的。据有关研究部门对“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结果,“信”被认为是当前最需要加以弘扬的传统美德,排在所有品德之首。做诚实守信的公民,建立诚信的社会,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未完,全文共4665字,当前显示13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