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管人才理论思考
一、党管人才提出的背景
众所周知,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全国执政的初期,我们党在人才问题上的认识在要体现在对干部的需要和使用上,党的干部政策已包含了人才政策,党管干部的原则就是党管人才的原则。那时,我党对干部更多的是要求他们有比较高的阶级觉悟。有对旧世界冲锋陷阵的勇气。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并长期以来坚持的“党管干部”原则,其精神实质,就是按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吸引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把他们选拔为党的各级各类干部,并通过有效的管理、监督、培养、考察和引导,使他们成为领导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党管干部”,对于利用当时有限的人才资源,保证革命和建设的顺利推进,发挥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届**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知识、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相应服在干部政策上,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吸收了一大批具有高等学历和较高政治觉悟的知识分子进入各级各类领导干部队伍。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化建设。由于学历和人才紧密相联,**年以来,我国一直把“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作为人才的统计标准,这对于开展人才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标准逐渐显露出不够完善的地方。实践表明,有学历或职称的不一定都是人才,有些作出一定贡献的人才未必有特定的学历或职称。十六大提出“尊重劳动真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赋予了人才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四个尊重”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其核心是尊重劳动,其本质是尊重人才。按照这一新理念人才应当是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人,也就是积极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者。人才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对于人才的含义,需要在“四个尊重”的指导下进行再认识。
多少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党管干部”的方式掌担着各类人才;但进入新时期,我国干部队伍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支撑党的各项事业的人才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各类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涌现、竞相发展,人才的范围也从过去的党内干部扩展到代表不同经济成份的、处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不同层次的价值创造者与贡献者。因此,在传统的干部队伍以外,甚至在体制以外,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方面人才,需要党和政府给以必要的关心、培养和管理,不能使之政治上边缘化。同时,党对原来的干部队伍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干部身份,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渐淡化,党也不再以管理党政干部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直接管理,需要采取新的途径和方式组织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显然在这一系列背景下,单靠传统意义上的干部管理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要;“党管干部”一词已难以涵盖党对人才宏观管理工作所应承担的职责。于是,“党管人才”呼之即出。从“党管干部”走到”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工作的与时俱进。
从现代政党政治的视角看,“党管人才”的提出,是我们党基于对自身历史方位变化及执政方式转变的高度自觉和清醒把握,以及对人才资源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的深刻理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组织工作中的深入贯彻。
(未完,全文共6029字,当前显示13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