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思考

从**年起,湖北省**县坚持不间断地对乡局级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既有效规范了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又有效促进了各级领导班子和整个干部队伍的勤政廉政建设,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与好评。

一、规范运作,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机制

一是制度规范。**年,**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试行办法》,落实了领导干部任前、任中、任后“三必审”的经常化审计工作制度,确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审计局具体实施,纪委、监察局协调督查的工作机制,还实施了执纪执法部门联合办案制度、诫免谈话制度等规定,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审计办法又经过多次修订,使之更加完善,增强了操作性和针对性。对在审计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由纪委、组织部领导出面与当事人谈话,提出口头警告和整改措施,对发现的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由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处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是程序规范。在审计程序上,县委要求组织、审计部门步步到位,不走捷径,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即在组织部门下达审计计划通知书后,由审计机关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并派出审计组进点审计;审计结束后,写出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在此基础上,依法作出审计结论或处理;最后在按要求把审计结果发送被审计单位、对象的同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送同级党委、政府、纪委、组织部门,克服了审计过程中的随意性。

三是纪律规范。为规范审计行为,要求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从审、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规范,县审计局在国家审计署颁发廉政“七不准”基础上,充实了内容,制订了“十不准”的审计工作纪律,并建立了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审计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定期进行回访,还改变了以往在审计单位就地审计的办法,全面实行了被审计单位将账表送到审计局的送达审计制度,排除人情和腐化问题的干扰,确保了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性。

二、精心组织,抓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环节

(一)在审计对象上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突出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审计,二是突出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与财务、人事联系较紧密的班子成员的经济责任审计


(未完,全文共2925字,当前显示95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