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工群体不断发展壮大,流动日益频繁,已成为我国社会结构中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并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成为党建工作关注的重要领域。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以农民工党员队伍建设带动农民工队伍建设的基本前提,是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仍然是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党组织管理“缺位”、党员资源“流失”、党员作用“缺失”、农民工党员“断层”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分析原因,固然与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部分基层党组织认识不到位、党组织设置方式和运作模式不适应等因素有关,但究其根本,还在于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方法不灵活。一方面,大部分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使流出地党组织“管不着、管不到、管不住”;另一方面,一部分党员缺少《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效证明材料,使流入地党组织“不愿管、没权管、管不好”,从而把农民工党员置于“两不管、两不找”、“形式管、实不管”的边缘地段。
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模式探索为关键,以联合互动为保证,使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掌握主动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新局面。
创新观念,提高认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要深刻认识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转换视角,坚决摒弃四种错误的工作观念和方式:一是“软”,即一般号召多,缺乏过硬的措施;二是“难”,即有畏难情绪,工作上敷衍塞责,放任自流;三是“拦”,即有些党组织对农民工党员管理办法不多,担心管不住、管不好,就设关设卡,限制党员外出;四是“拒”,即一些地方认为本地本单位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已经很难,外来党员就更难管,因而对外来党员拒之门外。
(未完,全文共3320字,当前显示83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