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干部交流问题思考
一、近年来干部交流工作中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注重完善交流机制。省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干部交流的指导思想和交流对象、范围、工作程序、纪律及配套措施。一方面,把干部交流作为人事安排方案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虑,加强对干部交流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工作,统筹考虑各级领导干部的调整、轮岗交流和年轻干部的培养交流,努力推进干部队伍结构的合理化。另一方面,从科学合理配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发挥干部专长和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知识、专业等结构的需要出发,注重做好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分析,根据领导班子结构的缺项与不足,加强州、县领导班子成员的交流,尤其是领导班子换届期间的干部交流工作,切实做好各级领导班子的科学合理配备。
(二)明确重点,注重完善交流措施。一是立足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需要,适时做好调整性交流。重点做好正职领导干部、关键岗位的干部、有培养前途的干部以及因工作需要回避的干部交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了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二是立足于提高干部素质的需要,抓好干部挂职交流。对长期在领导机关工作而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长期在基层工作缺乏宏观管理经验和在同一部门或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通过挂职锻炼、下派锻炼、轮岗等形式进行交流,通过实践锻炼有效增强了干部工作能力。三是立足于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的需要,认真做好年轻干部的培养性交流。选派年轻干部到省直机关工作等方式,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性交流。同时,为进一步充实基层干部队伍,从**年开始,先后选派8批314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乡镇和法检部门工作,推动了基层后备干部力量的培养和储备。四是立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注重做好回避性交流。干部合理有序的流动,是防止和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截止目前,全省各州(市地)、县的党政“一把手”、组织部长和公、检、法等部门的领导干部避籍任职率达到80%以上。
(三)拓宽渠道,注重丰富交流形式。一是通过竞争上岗加大内部交流力度。按照“5+1”文件精神,普遍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使竞争上岗逐步成为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二是结合公开选拔进行干部跨部门交流。开展公选领导干部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干部跨部门、跨地区交流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三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拓展与外省干部的交流和沟通。2002年以来,先后有29名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国有企业干部交流到我省任职、挂职,30余名博士服务团成员来我省挂职、服务,及时利用这部分人力资源优势,为联系和选派我省各级各类干部到发达地区交流学习和挂职锻炼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1990年以来,我省先后选派234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另外,结合辽宁省对口帮扶工作,先后组织153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赴辽宁省开展挂职锻炼。
研究和分析近年来的干部交流工作实践,我们得到以下启示:开展回避性干部交流,可以有效解决少数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和部门工作而受人情网、关系网的干扰和束缚,甚至出现消极腐败现象的问题,有利于净化干部干事创业的环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开展竞争性交流,有利于拓宽选人视野,探索用人渠道,发现人才,重视人才,更加有效地培养、锻炼优秀干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开展需求性交流,有利于解决各地各部门各行业人才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开展轮岗性交流,有利于解决全省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使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干部的新观念、新思路、新经验与欠发达地区干部踏实苦干的良好作风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未完,全文共4566字,当前显示14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