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乡镇党委换届后领导班子运思考

今年的乡镇党委集中换届是在领导配备改革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进行的。换届后,乡镇党委班子运行如何。怎样提高班子运行质量。最近,我部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调查了哲桥、大市等13个乡镇,共召开座谈会6次,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580份。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乡镇党委换届后班子的运行情况

据调查,乡镇党委换届后,我市乡镇领导班子大都运行平稳,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特别是哲桥、大市、遥田、大义、新市、夏塘等16个乡镇班子能顺应形势,及时调整,工作发展态势较好。目前,全市新一届乡镇党委班子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领导格局更新

这次乡镇党委班子配备改革,副书记职数由原来的4—5人减少到1人,而且明确乡镇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一般不进乡镇党委班子,这一安排使乡镇的领导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领导责权的变化。由于副书记职数的大幅减少,党委书记管理的幅度加大,党委书记的有限精力只能放在“议大事、抓大事”上,客观上使权力得到下移,绝大多数乡镇落实了党委委员负责制,由党委委员管片带线,分管重要工作,平衡了责权关系。如新市镇实行了党委委员责权制,除重大、中心工作由书记负责外,其他工作从问题收集、方案制定、协调处理,均由分管党委委员全权负责。二是决策议事形式的变化。过去决策议事是书记定基调,副书记合拍子,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实际上是听一下意见,通报一下情况,如今党委会真正具备了决策议事的职能。如永济镇实行三会决策制,日常工作由党委会议决策,中心工作由党政联席会决策,重大事项由党政联席会无记名投票决策,充分发挥了会议决策的核心作用。三是协调方式的变化。换届后,人大主席、政协主任退出党委班子,乡镇人大、政协工作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协调方式由原来的对内协调变成了对外协调。为理顺人大、政协与乡镇党委的关系,部分乡镇建立了沟通机制,保证了乡镇“四大家”协调顺畅。如大义乡建立了日常工作通报制、重大工作意见征求制、核心工作人大政协审议制等规章制度,加强与人大、政协的沟通协调。

(二)管理体制更顺

97.5%的调查对象认为,通过班子配备改革,基本上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减少了职能重叠。换届前,班子职数多,分工交叉重叠,全市31个乡镇共有党委班子成员323人,其中副书记就有214人,有时一项工作就有2、3个人管。换届后党委委员和副书记分别为208人和31人,精简幅度分别是33.75%和85.10%。班子成员的精简,大大减少了职能重叠和分工交叉的现象。二是减少了管理层次。换届前,乡镇党委管理模式共有书记、副书记、党委委员、村干部4个层次,处理群众问题需经6个步骤。换届后管理模式有书记、党委委员、村干部3个层次,处理群众问题流程清晰,仅4个步骤,赢得了大量处理问题的宝贵时机。据大市乡派出所所长蒋洪飞反映,今年3月(换届前),该乡八石村发生一起电击伤人突发事件,派出所到乡里联系协调,主管、分管、协管领导“你推我让”,耗时数日,解决问题总共用了15天。而今年8月(换届后),该乡敖山村发生同样的突发事件,分管党委委员当晚就带领派出所干警奔赴现场处理妥当。三是降低了行政成本。随着职数的精简,副书记层次自动消失,公务开支减少,行政成本降低。长坪乡财税所给我们算了一笔帐,

(三)主体意识更浓


(未完,全文共6161字,当前显示13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