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这是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在党员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是新形势下党员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认真搞好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改变目前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党员居住地和就业单位之间基层党建工作相对分离的状态,对于促进和形成城乡衔接、全面覆盖、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管理工作新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搞好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深入到8个乡镇、26个村、5个社区、2个城镇私个协党支部、3个“两新”组织进行调研。调研采取面上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召开不同范围的座谈会36场次,收集相关材料44份,个案分析65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摸清了全县流动党员的现状,总结了近年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做法,提出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对策和措施。
一、全县流动党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城乡流动党员的现状。截至**年3月中旬,全县共有流动党员177名,其中,从县内流到县外的113名、在本县城乡之间流动的64名,分别占全县流动党员总数的63.8%和36.2%。这些流动党员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流动地域分散。就县外流动的113名党员来讲,他们分散在3个省市的32个县市区,其中流入比较集中的地方是昌吉市和乌鲁木齐市,人数分别达到38名和44名,流入其它地方的一般只有1至3人。二是从事行业多样。流出党员中,有比较固定单位的24人,从事个体经营的27人,跑出租的12人,跑运输的10人,打零工的35人,投靠子女养老的67人,无法联系的2人。三是不愿接转组织关系。全县举家搬迁的流动党员达165名,这些流动党员都是农民党员(其中:投靠子女的农村“三老人员”56名),他们为了将来能享受或保住现在县财政每年下发的“三老人员”生活补贴,坚持不将组织关系转走。四是平均年龄较低。流出党员中,除投亲养老的部分老党员外,大部分都是年富力强的年轻党员,他们的平均年龄仅有44.5岁。五是生存技能较高。他们中大部分都有一技之长,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一部分还是“小能人”。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各级党组织普遍反映,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去向掌握难、平时联系难、教育管理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二是全国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还未建立起来,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互通流动党员信息的渠道不畅;三是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之间缺乏衔接机制,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还未真正落实,大量持证党员找不到党组织或被拒绝接受;四是党组织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应流动党员的特点;五是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关怀服务不够,缺乏吸引力;六是一些流动党员的党员意识比较淡薄。
二、加强城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做法
(一)认真排查,健全台账,全面掌握流动党员底数。坚持每年底采取主动走访、上门登记、电话询问、亲友联系等多种方式,对流出党员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排查,在县委组织部、基层党委和村(社区)党组织建立《**县县外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县县内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和《**县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台账)》。同时,坚持流动党员摸排调查月报制度,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经常更新流动党员信息。
(未完,全文共5448字,当前显示14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