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实施方略思考
近年来,**市**镇党委、政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立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广普及科技新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镇经济和人均收入得到持续快速增长,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和发展。但如何进一步推动全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就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走访座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共有16个行政村,全镇有党员332人,党支部14个,面积520平方公里,人口11000人,耕地42150亩,人均4.8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976元。
二、发展现状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特色产品得以开发,农业项目稳步发展。发挥农业特色和优势,根据市委提出的新型农业发展战略“四区一线”产业布局玉米、番茄已成为我镇两大支柱产业。二是招商引资从无到有。2002年全镇招商引资几乎是一片空白,到2007年全镇有规模以上企业2家,为我镇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有效途径。三是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1中学、2所小学,并常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
四、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逐步解放,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在机关倡导并建立了“雷厉风行,务求实效,扎实稳重”的办事作风,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五是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2005年在全镇16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我镇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部分农民比较富裕,房子比较漂亮,农村也比较稳定。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近年来,由于镇村两级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少则数万元,多则上十万、几十万,甚至更多。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发展经济包袱沉重,使经济发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2、传统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我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农业在全镇的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特色农业加工规模和档次不高。同时,传统农业还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处在一种“望天收”的极不稳定的状态,经济效益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
3、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足。近年来,各村都相继建设了一批小型加工企业。但由于资金有限,投资规模小,市场风险大,经济效益差,这些企业都还处在创业的初期阶段,自身的生存发展还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未完,全文共7111字,当前显示13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