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政党集体领导交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集体领导这一基本领导制度,并在奋斗中形成了三代领导集体,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同时,在实行集体领导的过程中也走过了曲曲折折的路,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阻滞了前进的步伐。不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将制约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影响党的先进性。

一、集体领导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行集体领导方面,我们党有不少好的经验,也有许多深刻的教训。根据集体领导的现状,可以将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通病:

一是重形式,轻内容。开会表决是集体领导的基本形式,然而这只是必须的形式。至于什么问题拿到会上研究决定,参会成员是否有表达意见的机会,是否有平等发言权,发言是否有作用却难以保证。这样的集体领导只是形式上的,而实质上还是个人说了算。正像在《关于健全党委制》中所批评的:“重要问题的解决,不是由党委会议做决定,而是由个人做决策,党委委员等于虚设”。

二是重名分,轻机制。既然开会了,就应该按照党委会设计的本意,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党委会集体讨论举手或投票表决做出决定。可在现实中,在讨论、决定问题时程序不规范不合理,不按程序和议事规则开会,难以保证参会成员真实充分表达意见的现象大量存在。由于程序被书记操纵,导致机制的扭曲,使得这样的“集体领导”完全失去了集体领导的应有功能。邓小平1956年在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已经对此予以揭露:“这些会议只是形式主义的。他们既没有使会议的参加者对于所要决定的问题,在会议以前具有思想上的准备,在会议上,又没有造成便于展开讨论的气氛,实际上形成强迫通过。”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以集体领导的外表掩盖个人专断的实质的办法,必须坚决加以反对”(《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31页)。

三是说起来重,做起来轻。在文件、报告中谈到集体领导时,再三强调集体领导的重要性,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对是否实行集体领导并不很重视。开会只是例行公事,不关注质量。在党委会议上,委员们是否能够充分表达和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完全看书记的临场表现。书记无意民主,委员也就知趣地不去争取应有的“神圣权利”了。

四是重分工,轻集体。谈起分工,仿佛自己分管的范围就是个人的领地,别人不能过问,只是单线向书记汇报工作,不向领导集体通报情况和报告工作。同时,对其他委员分管的工作也退避三舍,不愿多问,唯恐有插手太宽之嫌。

五是该轻不轻,该重不重。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或者比较虚的事情可以开会研究,而且还表现得特别认真;但对有些含金量高的、有实质意义的事就不一定开会研究了。其实这也是重形式、轻实质的一种表现。

总之,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集体领导,可是事实上,集体领导在我们党内、在我们党的各级组织中并没有很好地实行,成为一以贯之的可靠制度。它经常受到干扰和排斥,被有些人当成摆设,使集体领导徒有其名,成为病态的集体领导。

二、集体领导坚持不好的原因

集体领导坚持不好这一问题绝不是一时一事的原因所导致,具体分析起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体制原因


(未完,全文共7268字,当前显示12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