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小戏之危经验交流

戏曲在古代文化中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民间戏曲又等而下之,最底层的当然是民间小戏。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民间小戏是怎么也绕不开,回避不了的。对于民间小戏价值的认定比较多的是它对于大戏形成的历史作用,即所谓小戏的“初级形态”是大戏“高级形态”的基础。确实,小戏的这一作用对戏曲发展的推动是非常显著的,因为有大戏,有南戏、杂剧、传奇等规模戏曲的出现,戏曲从文学到表演、音乐蔚为可观,表现力更强,造就了古代中国戏曲的繁荣和辉煌。在历来的研究中,这是小戏最为人所乐道的,也是事实。但是,小戏的形态价值不局限于它是戏曲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过渡物”,它本身的存在和发展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人们所以忽略和漠视小戏的这种自身的形态价值,还是基于一种大戏“正统”、“正宗”的观念。事实可能是,任何一个时期小戏的发展状况都是最活跃的,这是从排斥小戏的文献记载中也可以导出的结论,只是小戏的如火如荼很难以正面姿态进入“史官”的视野和记录中,因为民间是不具有这种话语权的,所以地道的“民间”是被忽略的。

戏曲的产生形成要回溯到民间小戏,戏曲发展历史被描述成文人的戏曲史,民间被边缘化,小戏更无地位可言。所以如此,是艺术角度与非艺术角度囿于许多正统的观念使然,是对小戏的艺术价值和地位的一种偏见、歧视。民间生动、活泼的小戏,不仅缔造了中国的戏曲,也书写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小戏与大戏、民间与文人,共同创造了中国戏曲的历史与辉煌。“两小戏”、“三小戏”等民间小戏,以其短小、灵活的形式和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在民间赢得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一直活跃,富有生气。小戏有自身的形态特征,也有小戏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大戏、本戏所可以替代的。


(未完,全文共2892字,当前显示72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