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交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当前理论界热议的话题。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之一,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充分发挥文化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则是当前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地。从经营方式来讲的,文化产业市场化就是产业主体进入市场领域,遵循市场规律运营。因此,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要求要有文化市场体系作支撑。要构建文化市场体系,一是发展文化产品市场、完善文化要素市场;二是发展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健全文化行业组织;三是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四是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市场准入、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开发和培育文化消费市场。
广州东方宾馆开设的全国首家音乐茶座被视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萌芽。随即出现的营业性舞厅等经营性文化活动场所在各大城市争相开业,中国第一次开始存在文化市场。1991年,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正式提出了“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到要“完善文化事业的有关经济政策”。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中提及“文化卫生事业”。
经过了20多年的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逐步从计划向市场转移。从过去、现在到可以预见的未来,有支付能力的文化消费需求在驱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走的是一条先合法化后合理化的道路。因此,政府的引导作用、理论的指导作用、国外的借鉴作用、战略规划作用关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未完,全文共3066字,当前显示7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