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调研报告()

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研究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中的战斗堡垒,是带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中流砥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组织保证,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保障。然而,近年来,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党员老龄化问题尤为严峻和突出,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弱化了党员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制约了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充分发挥,阻碍了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的落实,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

一、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及影响

1.老年党员占比重大,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分布上看,农村老龄党员人数多,所占比大,55岁以上党员占党员总数的x%,60岁以上党员已占全市党员总数的x%以上。党员人数随年龄的递减而递减,35岁以下中青年党员仅占x%。这充分说明农村党员老龄化程度高,中青年党员少,党员队伍未形成梯次结构,党员发展正面临“青黄不接”的现状。

2.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先锋作用不明显。由于年龄较大党员占比较高,从其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来看,学历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多数,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党员的学历为初中、小学,有的甚至没有上过学。据统计,全市党员中初中以下学历占全市党员总数的x%。农村党员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部分党员自身存在缺致富门路、疾病缠身等原困,不仅难以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自己还需别人扶持;个别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对新时代党员职责和义务认识不清,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行为、言语方面等表现不如普通群众,在农村各项事务中起负面影响。

3.优秀青年人才外流,党员吸纳发展慢。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经商,作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而留在农村务农的多为年龄较大的老人和妇女儿童,这部分人自主发展意识不强,成天劳作,安分守纪,对入党没有思想认识,缺乏入党意愿和积极性,部分有意愿加入党组织的,因年龄偏大或各种原因,入党条件不符合相关要求,致使入党积极分子无人可培养,造成党员发展后继乏人,农村党员队伍状大缓慢。据统计,全市近三年有x个村未发展党员,五年内未发展青年农民党员的村有x个,农村党员发展缺培养对像,无人可发展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之党员转出、过世等原因,部分村党员人数成逐年萎缩趋势,党员队伍的老龄化愈来愈严重,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进一步削弱。

4.参政议政意识淡薄,制度机制落实难。农村党员整体年龄偏大,年轻党员也大多外出务工,在参与商议村级集体事务方面积极性不高,认为那都是村党支部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愿参与;部分老党员思想僵化保守,传统观念根深谛固,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差,不愿学习掌握新政策,不敢执行落实新机制,存在着怕说错话、干错事、走错路的现象;有的党员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弱,造成不愿参加村党支部党员会议,或者参会做“三无”党员(无意见、无想法、无建议),致使村党支部召集党员会议,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议有关事项时习惯性“冷场”,或一致性无意见,党员会议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党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弱化、建言献策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建制度机制落实难。

二、问题原因分析


(未完,全文共5885字,当前显示134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