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学校育人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学校为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任务和目标,并全面地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又重点推行全员育人包班制工作。学校为什么特别重视育人。今后该如何育人。下面,我谈五点意见,与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

01

遵循教育规律把“育人”摆在一切工作首位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书育人有着深刻的论述。“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教书是形式,育人才是本质。”“真正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看得清脚下的路,并拥有抵达远方的能力。”明确指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

(一)反思我们把教育当作单纯的知识传输

然而,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还很传统、观念陈旧、体制机制僵化、改革缓慢、发展滞后,与世界名校的发展差距还很大。我们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识到实践都有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种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育的核心是教知识,各种各样的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也包括前沿知识。教师的职责是教知识、传授知识,重教书、轻育人,学生的任务是学知识、掌握知识,重名利、轻修养。

实践教学也不容乐观,基本上是关门办学,根据已经拟定的大纲和教材来教学;不能以市场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果为导向,与社会企业对接不紧密;实践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单一、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失调、相互脱节,以致学生的实践运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

xx大学著名教授钱颖一曾说。“教育还是要回归以人为本,应该把如何培养人放在第一位。”“人”重于“才”,是关于“为什么学”的问题。中华文化传统,从来都是重视“人”的传统。这个“重人”的传统后来发生了变化,使得“重才”逐渐压倒“重人”。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落后就要受挨打。因此,教育就转向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专业知识的传授,转向对“才”的培养。近年来,这种由“人”向“才”的培养在中国走向极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增长似乎变成了唯一的价值和目标。即使当下讨论的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也仍然是把经济发展作为目的。在这种思维中,“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人才”就成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行动

学校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遵循教育规律,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果为导向,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在2021年秋季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理念是:践行“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根本任务,以“博雅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为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雇主对新时代人才“十大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以“不让一个人落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毕业”作为学校的教育文化和教书育人的工作目标,适应“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努力让学生在厦门工学院获得最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任务与目标如下:

1.明确博雅教育的目标。以博雅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以博雅教育养成学生的人格。

2.改革和重构知识教育模式,建设更加多样化、可开放的知识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专业态度与敬业精神


(未完,全文共10823字,当前显示146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