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奋斗
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奋斗——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规划《建议》描绘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回顾“一五”计划至“十三五”规划
我国制定五年经济发展规划和推动经济发展,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一开始我们没有经验,前五年规划基本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推进,所以当时制定计划的时间有时会比较长,也会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
在“六五”时期,也就是前五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我们发现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如果仅对经济做规划是不够的,因为社会发展还包括其他方方面面,所以就将“经济”计划改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之后到了“十一五”时期又有了新变化,因为当时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政府更加注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把握,淡化了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所以这时我们将“计划”改为了“规划”。具体来看: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在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个计划的指标做得非常细,比如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精确到了小数点后面一位;比如农业总产值计划平均每年增长4.5%。除此以外,基建投资包括农村入户人数等都做得非常详细。可以说,这个计划既符合实际又留有余地。值得注意的是,计划中工业发展速度比农业发展速度要快很多,为什么。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度。而且当时我国工业基础确实非常薄弱,比如当时的石景山钢铁厂(1966年改称首都钢铁公司),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只能炼铁不能炼钢,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钢铁厂。1957年,“一五”计划圆满完成。
“二五”计划是由1958年开始实施至1962年结束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三五”计划,即1966年到1970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1964年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明确提出要在20世纪内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因此在制定“三五”计划时,主要任务是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发展农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四五”计划是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并由1971年开始实施至1975年结束。主要任务是狠抓钢铁、军工、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方面的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特别提出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五五”计划是由1976年开始实施至1980年结束。在此期间,1976年我国经济出现了倒退,增长率为-1.6%,之后的第三年又出现了过热的情况,增长率达11.7%。随后经过两年的治理整顿,经济增长恢复到7.6%和7.8%的稳步增长。到1980年时主要产品指标基本完成。
“六五”计划是由1981年开始实施至1985年结束。全称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除了国民经济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
(未完,全文共10344字,当前显示140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