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无人种地”问题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老年人日益退出粮食生产,青年人不愿涉足农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出于经济效益考量,“非粮化”倾向明显,粮食生产劳动力不断减少,农村“空心化”“老年农业”愈演愈烈,未来农村“无人种地”风险加大,亟待引起各级重视并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种地主体流失,粮食生产劳动力匮乏。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外出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吸收掌握农业科技能力较差,难以完成高强度生产活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难以保障。一位女性农民表示,“自己和丈夫年龄越来越大,本身也有疾病,种植粮食背背肩扛,我们身体吃不消了”。当前“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的情形十分突出,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生产主体代际断裂、青黄不接问题。某乡镇分管农业的干部感叹,“农村缺少劳动力,留守人员大多年龄偏大,基础条件好的高产农田勉强能守住口粮田,对于条件不好的山台地,一些群众都撂荒了。”某镇一名村支书坦言,“年轻人都不愿种地,现在50岁以下的,在田里几乎看不到了。”
二是种粮效益偏低,农民种地积极性受挫。受粮食生产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单产提升缓慢、工农收入差距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农民种粮收益远低于经济作物,一些新型经营主体“非粮化”倾向比较明显,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某乡镇干部说,“人力、物资价格连年上涨,小麦、玉米等粮食价格虽每年不同幅度上涨,但与苹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相比,种粮效益就比较低。”经走访乡村群众了解,种粮成本逐年增加,种植小麦效益普遍不如玉米、玉米不如苹果、苹果不如蔬菜。以陇东地区为例,按正常年份测算,1亩地产小麦600斤,每斤约1.3元,除去种子、化肥、农药、人力、机械等投入成本500元,每亩盈利约280元;玉米亩产1500斤,每斤1.2元,除去投入成本800元,每亩盈利约1000元;苹果亩产4000斤,成本支出4000元,平均每斤2.2元(商品果3元、下捡1.3元、落果0.5元,每亩分别占比60%、30%、10%),亩均盈利4800元。种植一棚辣椒(400平方米)能产8000斤,每斤均价1.5元,除去成本3500元,每棚大概盈利8500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月人均收入4432元。正如不少农民所言,“我们种地辛苦一年,还比不上人家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
(未完,全文共3196字,当前显示10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