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厚植乡风文明的探索实践与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围绕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各地创新实践,农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为挖掘推广乡风文明建设好做法、好经验,*日报联合省委党校*党建研究院深入*市*县开展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发掘其推进移风易俗的典型做法,总结建设乡风文明的基本经验,以一隅观全局,探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路径。
乡村振兴不振兴,要看乡风好不好。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
*,一个位于苏北腹地普通而不凡的人口大县,一个曾经是“经济洼地”的贫困县,而今已跻身gdp“千亿俱乐部”,跃居*县(市)经济领头羊、全国百强县;连续五届蝉联省文明城市,并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物质文明建设的成就,彰显了*不屈的崛起力量;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表达着*内在的价值诉求。
乡风文明,何以看*。
在*省档案馆里收藏着一份名为《关于省直三十个厅局与*县对口挂钩帮扶的通知》的加急电报,发出时间是19*年。彼时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仅为全省人均收入的*.*%。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个厅局中选派**名队员组成省委社教与扶贫工作队开展扶贫工作。这给当时的*第一贫困县*带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转机。
19*年*月*区划调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刻认识脱贫致富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苦练内功,勇毅前行。到20*年底,**个经济薄弱村已全部脱贫,多次跻身“全国百强县”。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整体脱贫后的*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探索移风易俗新路径,坚持多管齐下、统筹推进,着力打造乡风文明样板。
自20*年起,*县以减轻“人情负担”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之花正在向阳之地竞相绽放。*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探索实践对于苏北地区、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画出红线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要有人情味,但不能高背人情债。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具有社会性和顽固性,对群众有着长期而深刻的影响,带来社会风气不良、干群关系疏远、餐饮食品浪费、家庭矛盾激化、安全隐患增加等危害。
“干部全程参与移风易俗,与群众共情,本身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方式,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努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县委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说。
改变农村陈规陋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是“潜功”不是“显功”,有些干部在思想上有“不愿为”的抵触情绪,因此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能成风化俗;另一方面,“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只能因地制宜,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相适应,要充分尊重当地习俗,充分考虑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没有固定模板供参考,甚至可能“出力不讨好”,有的干部担心在行动时“不好做”而消极应付。
(未完,全文共6286字,当前显示135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