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交流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着重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认同、行为等环节,在认知环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帮助大学生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认知;在认同环节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自觉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行为环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转化,鼓励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认知环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
所谓认知,从宏观上看是指人脑反映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从微观上看是指外部刺激进入大脑之后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帮助大学生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认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环节。在这一环节,要着重在传播内容、传播者、传播方式、接收者等方面下功夫,力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
1.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灌输。在传播内容方面,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与知识储备状况讲清讲透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基础理论,帮助学生学深悟透基础理论的深刻内涵。列宁在《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一书中,针对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党内存在的崇拜自发论的工联主义倾向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可能不学而知、不教而会的。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启发与引导,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思政课教师要用好思政课教学这个主渠道,学好讲好用好思政课教材,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理论体系向实践体系的转变、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变,将抽象的概念、范畴和原理融入具象化的生活实践场景与典型案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生活案例,通过情景创设、系统讨论等,让大学生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中理解人的本质。
2.采用多种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方式上,智能化时代变革了传统的图文传播方式和单一的课堂传播方式,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的更新与优化。要想充分发挥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高校就必须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建设的融合发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高校要挖掘中国共产党百余年伟大实践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巧用经典故事把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讲清楚、讲生动。在运用案例故事讲道理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精神需求,运用丰富的视觉图像、智能影音等技术手段,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
(未完,全文共4068字,当前显示121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