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不要过度包装
材料不要过度包装
成 文
清明过后,新茶上市。随着销售行情看涨,市场监管部门对茶叶过度包装问题的查处力度也不断加大。近日,我在网上看到多起官方通报的典型案例,并由此注意到2021年以来国家标准委先后发布了食品和化妆品、生鲜食用农产品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我的文章多数是就着浓茶写出来的,这让我不由自主地从茶叶的过度包装联想到文章的过度包装。
在市场流通中,包装具有保护和美化商品、方便储运、引导消费等作用。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为了迎合一些消费者好面子、爱攀比的心理,许多商品的包装越来越考究、越来越复杂,不仅远远超出了包装的应有功能,甚至喧宾夺主、椟贵于珠,异化成为一种盲目追求豪华包装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既增加了消费者负担,又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助长了不正之风。正因为如此,国家专门出台限制性规定,明确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要求即为过度包装,必须予以纠治。
文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也需要适度包装。精心排版、规范格式,优化结构、凸显内容,美化标题、润色文字,都是包装文章的常用方法。也许有人会说,好文章应当是天生丽质,无需包装。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天生丽质的文章只是极少数,多数文章需要反复修改、适度包装,这就如同先天不足后天补,所谓“人靠衣装”便是如此。当然,高明的包装可以做到非常自然,如同没有经过包装。然而,我们看到的不少文章,空有一副精致的外表、一堆华丽的辞藻,既没有真材实料,又没有真情实感,更没有真知灼见。这样的文章,同样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如果是学生作文,一味在文字包装上下功夫还情有可原。问题是不少以推行政令、推动工作为目的的机关文稿,也是重形不重实、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不少机关写手还沉迷于生产这样的文稿,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放任这样的文稿大行其道,有的领导干部还自觉不自觉地为此推波助澜,导致过度包装的现象愈演愈烈,形式主义文风在一定范围蔓延开来。
那么,在机关文稿写作中,怎样是过度包装。到底有哪些过度包装的现象。这个“度”究竟该如何把握呢。
任何文章包括机关文稿,都应当追求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这里所说的形式,包括全文的体例、结构、格式,也包括局部的段落、层次、句式,以及具体的文字表述。多数文章的核心内容是知识和信息,机关文稿的核心内容是政策规定、目标任务、措施办法。前面提到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明确规定,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15%—20%,产品价格越低,包装成本也应当越低。撰写机关文稿(以下简称写材料),投入的成本主要是时间和精力。我想,写材料的时候,既要琢磨形式、推敲文字以提升“颜值”,更要研究工作、充实内容以提升“言值”,这两方面时间和精力的分配,大致也应按照包装和产品本身在销售价格中所占的比例,前者不应超过两成,八成以上的时间和精力应当放在研究工作、充实内容上。由此看来,凡是在琢磨形式、推敲文字上花心思、下功夫多于研究工作、充实内容的文稿,就是过度包装。
在机关文稿写作中,过度包装主要有以下表现:
(未完,全文共4279字,当前显示12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