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故事中细说,在追问中遐想

——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内容提要]:本文以三国鼎立一课为例,谈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尝试把历史故事化,在故事中追问,引发学生思维的做法。2011年12月,xx县中学教研室在将军山学校举办了一场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比赛。受中教室邀请,我有幸成为评委并全程参与了整个比赛。在这次比赛中,所有参赛老师都根据指定的内容——七年级(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一课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存在一个通病——把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历史复杂化、僵硬化,表现为:要么照本宣科、机械地把课本内容搬出来,以致平淡无味;要么就像说书先生,稗官野史一大堆,生动是生动,但全然违背了历史的本真。听完课后,我心底暗暗地冒出很大的问号: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到底该怎么上。假如这节课让我来上,该怎么办。三国的历史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云丛生。教师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中让历史人物、事件活灵活现、活泼可爱,又能讲出新意,讲出历史的味道,符合历史的真实面貌,实非易事。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程智慧,本次比赛之所以选择这一课也是基于这样的意图。怎样才能做到这一要求,避免参赛老师的不足呢。突然,想起了近阶段来在《历史教学》(中学版)上经常读到的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张元老师有关历史课堂教学的文章,我灵机一动,为何不学张元老师的做法,把历史故事引入课堂呢。于是,受张元老师做法的启发,我尝试着对三国鼎立一课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付诸实践,实际效果很好。在本课里,曹操可以说是核心人物,曹操的历史活动影响了整个东汉末年乃至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然而他也是颇受非议最多的历史人物,其身前身后名一直以来褒贬不一,所以讲三国非讲曹操不可。鉴于此,我对本课的课程资源进行大胆的创设,把立足点放在曹操身上,精选了曹操一生中几个重要的片段,以故事化的手法展现东汉末年至三国这段历史的全貌;以后人对曹操的不同描述,在追问中遐想,探究历史的本真。以下为整堂课的大体经过:


(未完,全文共3876字,当前显示9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