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介入导管室仪器管理制度

仪器使用制度

1、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开关仪器或拨动仪器的各种旋纽,违章损坏按规定赔偿

2、熟练并掌握仪器的性能,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每次使用前要检查各种连接线是否正常连接,性能是否完好,是否连接地线。按要求进行试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调试正常后才能使用。

4、常规使用的仪器设备,固定放置,不宜随便挪动,确有需要搬动时,动作轻柔避免碰撞,以免损坏设备

5、配套使用的仪器,不要拆散,以免因拆散造成损坏或松动影响工作

6、导管室仪器专人负责,定点放置,定期检查、维护,如发现异常或出现故障,及时报告和处理,并详细记录情况。仪器使用完毕,应及时清洁、整理,包括附件。

仪器设备检测、维修及保养制度

一、设备的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1、设备机械性能维护:配置块安全装置检查,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各运动运转装置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

2、设备操作系统维护。检查操作系统的运行情况,各配置块及软件的运行状况和安全,大型设备均由产品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升级、调校、备份、记录。

3、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的检查,参数的检查等。

二、设备的性能检测。每年进行一次,主要由相关质检管理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医院设备科及介入科派员随同,并做好相关记录。检测报告应由设备科备案保存。

三、日常维护:

1、每日设备开机后应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错误提示,记录并排除

2、做好设备操作系统的重启,恢复设置工作,应做到每日一次

3、严格执行正确开关机程序,设备不工作时应将之调至待机状态

4、每日工作完成后,做好设备的清洁工作,避免脏污及粉尘等造成设备故障

四、每台设备的维修保养由专人负责,日常工作需做好工作记录,出现故障及时上报相关科室领导,如故障不能排除应通知设备科及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排障和维修,并作好记录

扩展阅读:介入导管室管理制度

介入导管室管理制度

介入手术室布局一、位置

介入手术室设在影像中心、介入科或放射科内。一些医院心内科也设有介入手术室,专供心内科使用。

二、布局

介入手术室在建筑布局上应成为独立的单元系统,其内应严格区分为三区:即一般工作区、清洁区、无菌区,或称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三区应以门隔开。

(1)一般工作区:包括患者休息室、换鞋更衣室、淋浴室、办公室、值班室、储藏室。(2)清洁区:包括器械室、敷料室、器械洗涤室、消毒灭菌室、麻醉复苏室。

(3)无菌区。包括介入手术间(dsa机房)、dsa遥控操作间、x线观片间、暗室、洗手间、无菌器械、双料间。

在平面布置时,无菌区(限制区)放在内侧;清洁区(半限制区)在中间;一般工作区(非限制区)放在外侧。

(4)介入手术间。分血管性介入手术间与非血管性介入手术间。有条件者应设隔离手术间。

三、一般规则

(1)入室处有专人管理,凡进入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换鞋、更衣、戴帽子,进入无菌区或施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外出时,更换外出衣和鞋。注意保持室内整洁、安静。(2)患者人室应在清洁区更换推车。步行者应换鞋,由患者通道进入手术间。(3)室内各种物品要定量、定位放置,用后物归原处。

(4)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动作敏捷、认真、细致、精力集中、团结协作,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发生。(5)对所施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应详细登记,逐月统计上报。介入手术室消毒灭菌


(未完,全文共9413字,当前显示13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