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加强社区戒毒帮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1999年,国家禁毒委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无毒社区创建活动”。201*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禁毒委联合开展了“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以进一步落实家庭禁吸、戒毒措施,巩固禁毒成果,创建“无毒社区”,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应。实践证明,创建无毒社区是禁毒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但现有的以社区为基点的社会帮教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社区职能分散,影响工作的落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先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统包统揽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开始分化并逐渐回归于社区中,社会成员原有的“单位人”属性也逐渐向“社会人”过渡,居委会成为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组织,但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社区人口的激增和流动,出现了居民户籍地和居住地脱离,以及农居混居的现象,居委会对居民的管理出现真空。以衡阳市先锋社区居委会为例,该社区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居民5072人,其中有1172人为空挂户,即户籍在该社区,但人不在此居住,约占总人口的23%。如果禁毒工作人员对该社区进行摸底排查建档,则该1172名空挂户无法纳入摸底范围,成为禁毒工作的缺口。

二、对高危人群的管理存在漏洞。社区内的吸毒人员被公安机关抓获,送往强制戒毒或劳教戒毒,直至释放,其居住地社区工作人员都无法得知相关情况,戒毒人员一旦释放,就有可能不知去向,社区工作人员无法与之联系,进行帮教、监督,必然造成工作疏漏。因生理、心理的双重因素,一个吸毒者要完全地摆脱毒瘾的控制,在戒毒所、劳教所初步戒毒之后还需一年甚至更长的康复期。在这一期间,戒毒者十分需要亲友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才能逐步恢复身心健康,否则极易导致复吸。目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戒毒人员的复吸率高达80%以上,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戒毒人员在康复期未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无法抵制昔日毒友的引诱,重返歧途。

三、吸毒人员戒毒后的就业问题难以解决,生活无保障,使其悲观失望,易致复吸。我国吸毒人员中,大部分的家庭因他们的吸毒而一贫如洗。这些人戒毒后,面临生存的重重压力,一方面吸毒者自身已无任何积蓄,难以维持生活,亲朋好友也对他们失去信心,不愿意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另一方面,吸毒者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缺乏谋生技能,加之社会普遍存在的对吸毒人员的歧视,很多社区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帮助,有的地区甚至有不成文的规定,对有吸毒者的家庭不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使他们的就业难上加难。这些戒毒人员刚刚从生理上脱离毒魔的控制,对新生活燃起希望之光,而生活的贫困、旁人的歧视、社会的压力,马上就象一块厚重的乌云遮掩住这可贵却微弱的光亮,使他们重返歧途。

根据我国现状,一个好的帮教模式,应该具备三个特色:一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即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有效地指导吸毒、戒毒人员戒除毒瘾,恢复身心健康;三是有效地指导戒毒人员融入社会主流生活,掌握谋生技能,重塑完整人格。针对上述要求,作者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机制。人口的大量流动,为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造成工作的死角。我们认为应以居住地管辖为原则,建立辖区内人口流动情况交流制度,特别是对有吸贩毒史人员的具体情况,应随人口的流动及时转交管理,落实社区帮教责任。


(未完,全文共4820字,当前显示13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