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干休所主材1

乡土植物在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作者:付璐沈守云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年2期浏览:

942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景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的设计理念,这些变化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这些发展如同一柄双刃剑,它使更新中出现了一些趋同倾向,城市、乡村甚至更为广泛的范围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多样性的特色。然而,所建设的场所并不应是无生命的,而是指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物的综合决定了一种场所的特性,并在其中孕育生命力,所以有必要探索发现引发生命力的特征根源,从而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元素,它以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不同地区的典型植物景观特色。而在选择植物造景时应符合“适地适树”原则,应以乡土植物来体现地域特色。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要探索在景观设计中利用乡土树种来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1、对乡土植物及地域性景观的认知

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植物可理解为。经过长期特定的自然选择的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1]。该文所论述的乡土树种仅指在当地自然植被中,观赏性状突出或具有景观绿化功能的高等植物,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

地域是指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2]。地域性是指与一个地区相联系或相关的本性或特性;或者说就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综合特性,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3,4]。基于以上对地域及地域性概念的理解,可将地域性景观定义为:以特定地方的特定自然因素为基础,辅以特定人文因素的特色景观。

2、乡土植物的地域性

基于以上对乡土植物和地域性景观的认知,可以得出乡土植物的地域性包含2层含义:第1层含义是植物观赏习性以及生态习性的地域性;第2层含义是植物文化的地域性。

2.1乡土植物观赏习性和生态习性的地域性

植物生长有明显的自然地理差异,在不同的气候、地形等生态因子的作用下,植物形态会不同。以气候而论,高山植物普遍低矮、近地;而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常绿,树木高大。由于地形的差异,生长在杭州市(市区最低海拔仅几米,山区海拔平均为100m)的杜鹃形状较为矮小,而生长在天目山(最高海拔1700m)的杜鹃,则高大如小乔木。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横跨多个气候带,且境内地形多样,使得乡土植物的地域性十分显著。最南端处于热带地区的海南岛,乡土植物椰子树,干性明显,大型羽状叶片集中生长在树干顶端,具有典型的海南岛风情;往北亚热带的岭南,乡土树种木棉树姿挺直高大,枝叶水平排空开展,花色如火,显示出一种气宇轩昂的英雄风格;再往北的西北地区,乡土植物杨树,树姿伟岸,枝叶婆娑,体现着豪迈粗犷的北方气质。

2.2乡土植物文化的地域性

植物文化是植物在漫长的利用历史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植物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信息的总和。植物文化体系既包括物质层面,即与食用和药用价值相关联的文化;又包括精神层面,即透过植物这一载体,反映出的传统价值观念、哲学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虽然影响中国植物文化形成的因素很多,但都与传统文化这一大环境分不开[5],地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使各地的乡土植物衍生出绚丽多姿的植物文化。


(未完,全文共9252字,当前显示14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