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摘要]本文根据对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情况的调查,总结分析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诸如课程、教师、学生、评价和资源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据此提出了农村课改走出困境的思路和对策。[关键词]农村;课程改革;问题;对策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秋季进入部分实验区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曾对部分实验区实施新课程情况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调查评估。但是,针对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状况的专项调查研究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就我们所了解到的一些有关农村课程改革实施状况的报道大都限于较小范围的个案分析层面上。在此,我们结合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以下简称农村所)对我国7省(吉林、安徽、湖南、福建、江苏、山东、河南)16县(区)的部分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进行的调研(此调研报告已提交教育部),以及笔者日前针对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适切性的调研情况,探析新课程改革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实施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走出困境的思路和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一)课程问题。
1.课程目标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学生的需求。一是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二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三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目标在促进专业技能发展和学生社会化方面比较薄弱,学生强烈的职业技术需求得不到满足。据农村所调查资料显示,97%的农村初中学生没有毕业后务农的心理准备,而升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学一门技术,是他们主要的教育选择。
2.教材内容与要求脱离农村实际,城市化倾向严重。据从内容上看,您认为新课程更适合于:这项调查结果显示,有76.6%的被调查者认为更适合城市学生。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如自选商场、用酸奶瓶和易拉罐做工艺品等脱离了农村实际。许多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应用的一些课程资源和学习方式,如参加少年宫活动、参观展览馆和博物馆、使用互联网等在当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很难实施。
3.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权责混乱,后劲不足。一是由于农村原有的基础条件和教师的能力与水平等因素,存在着课程开发能力差、水平低的问题。在您认为开设校本课程的困难是什么。这项调查中显示,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还不十分明确和教师目前还不具备开发能力的人数为88.2%。二是课程开发随意性强、稳定性差。据某县教育局负责同志说,地方课程的开设经常是为完成上级的‘任务’匆忙上马,毫无连续性和稳定性可言,经常是每学期换一样,基层学校和教师无可适从。
4.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形式主义严重。调查中有62.3%教师反映,他们所在的学校依然存在新《课程标准》与旧《教学大纲》并用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一是新课标中的一些要求在当地无法落实;二是他们担心新教材上不讲知识点会影响学生将来的考试成绩。
(未完,全文共4023字,当前显示121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