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的成功要素
什么是阅读。从人文的角度看,阅读的本质就是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也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把阅读教学看成对话过程,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冲击和改造。鉴于对话教学的重要性,基于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从前提、条件、方法和机制这四个方面来探索对话教学的成功要素。
一、前提。教师须用整个心灵去感受文本、对话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师对文本的感受和把握不够。因此,教师用整个心灵去感受文本(这里的文本指的是教材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是实现成功的对话教学的前提。因为何处对话,怎样对话,如何展开对话,对话应达到什么目的,一切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感受和把握程度。可以说,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必须以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为前提。教师在用整个心灵去感受文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两个方面,即理解文本的多元化和处理文本的创造性。
(一)理解文本的多元化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建构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学生个体与文本直接的、自然的、亲密的接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与此同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也应该是教师个体与文本直接的、自然的、亲密的接触。阅读也是教师的个性化行为,而不应以教学参考资料的分析来代替教师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同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必须多元地理解文本,同时必须理解文本多元化的理论基础,掌握理解文本多元化的主要方法。
1.理解文本多元化的理论基础。理解文本多元化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阐释学(又作解释学)的阅读观。现代西方哲学大师、德国的伽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认为阅读不能首先考虑作者写作的主观意图。他指出,文本作者的意图是当代人不可能客观地完全地再现的,文本的原义也是不可能恢复的。他强调,理解是从文本中接受有意义的东西,并把它们解释成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根据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阐释学的阅读观,赵敦华先生在《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一书中指出:理解文本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被理解的内容是文本在历史中表现出来的东西,它要比作者想要表现的东西多得多。
2.理解文本多元化的主要方法。理解文本多元化的主要方法是联系生活实际,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和感受,调集各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解读文本,这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披文以人情,让文本感动自己。读《小珊迪》,我们不仅为小主人公可怜凄惨的命运深深叹息,他诚信的品质在提倡诚信的今天也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去年的树》中小鸟坚守信用的美德令我们钦佩,但同时又引发我们对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思考。《小猫钓鱼》,我们会认同作者做什么事都应当一心一意的教诲,也会反思不让小猫看一眼蝴蝶、捉一会儿蜻蜓是不是有些勉为其难……这些教师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的个人感悟,一定会比教参上写的更丰富更具有时代气息。到了需要与学生交流与文本对话的感受时,教师才能情动而辞发,以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帮助学生树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处理文本的创造性多元化地理解文本是创造性地处理文本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多元化地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必须创造性地处理文本。创造性地处理文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提升文本的人文价值、把握作者的主观意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未完,全文共7903字,当前显示14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