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选题定位 实践到位 管理换位

——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我从上学期开始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一个全新的教学天地在我眼前展开。刚开始,碰到一个很大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实施。就如邹开煌教授所说的综合实践活动上什么。怎么上。是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经过两个学期的探索、实践,我渐渐地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大胆探索,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含四部分,最主要的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第一阶段可由教师预设情境,引导学生产生问题,由此推出活动课题,进行实践活动。那选题该如何选。在课程资源极其丰富,内容开放而广泛的条件下,如何确立适合学生的活动课题呢。刚开始,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探究,如《海底世界里的一场圣诞舞会》,探究的是海底动物的相关知识,如《爱,是我们共同语言》,探究的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人,以此渗透关爱残疾人的教育。但显得比较零散,没有系统性。这个学期,学校把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合,校领导为此多次召集老师们进行探讨,最终确立了《海峡名城,文化宝库》这个大主题,探究泉州的民俗风情,泉州的历史古迹,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每个年段围绕着大主题,又确立了年段的活动主题:闽南童谣、特色小吃、地方特产、泉州名人、南建筑。班级再围绕年段的活动主题确定活动课题。如我们三年段的课题是——《木偶剧院》、《茶香茗语》、《泉州美食——肉粽》、《龙眼探秘》。这样,老师们的思路清晰多了,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合作也明显多起来了。也许有的老师会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属于国家课程,怎么能把它和地方课程整合在一起呢。那么,我要肯定地回答:能,当然能。在《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一书中,就做了详细的解答。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它的课程名称,课时比例由国家规定,内容范围也由国家确定,但由于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性,国家对课程的具体内容,目标等并不做出统一的规定,而是把决定权交给学校,由学校根据学校自身及学生的实际做出决定。在这一点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在技术上十分一致的,学校在开发时可以和校本课程通盘考虑。由此可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管理和规划,是符合国家对课程管理的政策,且在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未完,全文共3335字,当前显示11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