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明事理才能育素养

前不久,我们学校举行了中国科大少年预备班的招生考试,本人参加了数学试题的命题和阅卷工作。在试卷中,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古今中外,许多人致力于π的研究与计算。为了计算出π的越来越好的近似值,一代代的数学家为这个神秘的数贡献了无数的时间与心血。古人计算π,一般是用“割圆法”。欧几里德用正96边形得到π小数点后3位的精确度;刘徽用正3072边形得到π小数点后4位的精确度,并且得到了有理数近似值3927/1250π,在欧洲,一直到1585年才发现了这个有理数近似值。这种基于几何的算法计算量大,需要顽强的毅力和高超的技巧,因而也显示了当时的数学发展水平。(1)请你说说圆周率π的意义;(2)为什么用“割圆术”能得到近似值,请你说说道理。出这道题的目的有两个:

1.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圆周率这一基本概念的意义;


(未完,全文共1688字,当前显示3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