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

邓小平理论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中,将培养“四有”新人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直接目标,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和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奋斗方向。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赠与《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中,将培养对象的标准演化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最终完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他还具体说明了“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是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他在回顾80年代的工作得失时深切地认识到:“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讲思想政治教育。”在今天,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四有”新人,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四有”的基本涵义

“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是指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关于理想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目标的首个要求就是有理想,这里讲到的理想是指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在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于一种代表群体前途,体现群体根本利益的价值目标的自觉确认,它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最高理想信念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想信念对于我们党和国家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我们安身立命的灵魂,丢掉它,我们就会六神无主;它是团结一致的纽带,丢掉它,我们就会丧失光明的前途。

(二)关于道德

道德是指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生活而产生的,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指的道德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的社会道德,体现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精神,是中国公民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自觉行动,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

(三)关于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复杂现象。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的文化,它是通过人们的改造自身的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主要包括思想理论、科学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心理状况等内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文化”中的文化属于狭义的文化范畴。

(四)关于纪律

纪律就是指社会人在进行社会活动中须自动遵守某种准则,要求每个社会人必须遵守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其目的是使人的行为达到合理的自我控制。它以一定的形式进行规定,具有明确的约束对象、具体的规范内容等。纪律包括组织纪律、职业纪律、劳动纪律等。

二、当前未成年人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方面的现状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

(一)当前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现状


(未完,全文共5216字,当前显示14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