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妥善处理农村群体性矛盾的调研报告

当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面临涉及土地征用、村级财务管理(尤其是土地款出借)、村两委协调、城镇建设拆迁、劳务等方面引发的群体性矛盾事件。据对去年富阳全市有关数据统计,全年共发生群体性矛盾143起,其中土地纠纷占13.3%,村级财务占10.4%,城镇建设占21%,劳资纠纷占22.4%,环境保护占2.1%,村级换届占2.8%。近日,笔者就提高乡镇干部化解能力,妥善处理农村群体性矛盾课题作了一些调研,以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所作用。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趋势

当前,我市处在发展黄金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现期,“加快发展、协调发展”成为工作主题。从各乡镇情况看,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观念碰撞、体制转型矛盾突出,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物质矛盾大量化。近年群体性矛盾事件激增,发生次数和参与人数增加,从总体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二是矛盾事件规模扩大化。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动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几百人,给处置工作增添了难度。三是矛盾参与人员多样化。有的甚至还有牵头人,目的、责任、分工明确,形成了内部组织体系,使得事件持续时间长、处置难度增大。如今年杭春棉紧密纺项目受阻事件,就属此类型。四是矛盾引发原因复杂化。表现为既有经济原因,又有政治方面原因;既有现实矛盾,又有社会历史遗留问题;矛盾既可能为个案,也可能涉及一个群体的共同利益;往往是合理要求与非法行为交织,大部分群众善意愿望与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阴谋利用交织,极易使事件性质发生转变。五是矛盾冲突激烈化。一些群众越级或集体上访;许多群体性事件以集体上访为起点,继而冲击政法机关、堵门拦车,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个别不法分子乘混乱搞“打、砸”,使矛盾激化、转化,对抗性明显增强。

引发群体性矛盾事件的原因分析

1、群众想达到的利益要求与实情有差距。征地、城镇建设拆迁,群众的补偿要求与我们的政策标准有距离,很难完全满足群众的愿望;解决失土农民就业难、养老保险难有一个过程;个别企业拖欠职工工资;个别村干部工作作风亟待改进,如决策不够民主,透明度不高,工作方法简单,没有很好征求群众意见,导致群众产生对立情绪。


(未完,全文共3259字,当前显示9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