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6 结论与展望

6结论与展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6结论与展望

充分运用煤地球化学、煤岩学、煤田地质学、岩石学和矿物学等理论知识,通过大量的精密测试和系统分析,较为详细研究了煤中伴生元素的地质地球化学习性和成因机理,归纳了煤中伴生元素富集的地质模式。有如下认识:

1.通过对华北聚煤盆地一些典型矿区晚古生代煤中伴生元素的综合研究,并在充分收集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现除局部地区外,华北聚煤盆地晚古生代煤中明显有害元素含导因素。从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后期的岩浆热液和岩浆接触变质对煤的变质程度起了巨大作用,而对有害微量元素在煤中的富集作用仅在少数地区得到证实。

2.对全国晚古生代226个煤样中稀土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了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主要受控于陆源碎屑的供给,山西组煤中稀土元这和煤层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不同,表明不同的沉积环境以及相同的沉积环境对不同的物质中的稀土元素的分馏效应是不同的。

3.4.5.

6.研究发现,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主要受控于陆源碎屑的供给,山西组煤中稀土元这和煤层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不同,表明不同的沉积环境以及相同的沉积环境对不同的物质中的稀土元素的分馏效应是不同的

通过大量系统的研究工作,作者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认识。首次详细讨论了煤中铂族元素的含量和地质成因,在低温热液流体对煤中伴生元素的再分配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路;探索性研究了同沉积火山灰作用对煤中伴生元素的富集和存在形态的影响,提出了新的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尚待更深入研究和探讨:(1)在铂族元素赋存状态方面,本次研究尚显论据不充分,只是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了煤中铂族元素与矿物的亲和性,尚须采用高分辨率离子探针、质子探针、微区同位素分析等技术进行详细研究。(2)在同沉积火山灰对煤中伴生元素富集作用方面,贵州织金9煤层中的基性火山灰虽经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得以认证,但仍缺乏充分的野外实地考察工作和火山灰确凿物证;沉碳质火山灰胶凝体、正常煤显微组分、陆源碎屑物质这三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成分、结构构造关系;织金矿区9煤层及其中的风氧化煤砾是否属于同一煤层等问题值得深入探索研究。作者愿意在经费有保证的情况下,继续以上研究工作,希望最终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结论。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代世峰,任德贻,唐跃刚,等.高硫煤中硫的地质演化模式以内蒙古乌达矿区为例.地质论评,201*,

47(4):381~387

2.kostovai,petrovo,kortenskij.mineralogy,geochemistryandpyritecontentofbulgariansubbituminous


(未完,全文共3736字,当前显示112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