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思考
中共中央20*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是商务部重点工程之一,自20*年5月开始筹备、建设以来,“一网、一报、一站”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在我省更好地开展该项工程建设,我们和市场建设处一起在普遍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农安、蛟河两个县(市)的30个行政村进行调研,深入了解该地经济作物种植情况、对商务信息的需求及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另外,我们还深入到农户和开发单位对我省磐石县“黑土地信息网”的应用情况作了调查研究。通过调研,结合实际,我们提出了如何加快“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的几点意见。
一、“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商务信息服务
近年来,我省积极鼓励县域经济发展,各县(市)、乡结合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我们调研的两个县(市),经济作物优势非常明显。
农安县是全国产粮第一大县,也是国家农业现代化试验示范区。粮食总产量常年稳定在200万吨以上。1990年进入全国十大产粮县行列。农安县又是吉林省农副产品基地县和吉林省农产品出口基地县。经济作物数量多、品质优。其中,马铃薯年产量达60万吨,辣椒年产量达10万吨,胡萝卜年产量达50万吨,朱葱年产量达30万吨,大蒜年产量达15万吨,葵花年产量达5万吨。特别是农安县的红小豆、酥子等杂粮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蛟河市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其突出特色是以食用菌栽培为龙头的特色种植业,20*年全市种植黑木耳10亿袋,发展木灵芝、元蘑、榆黄蘑、猴头蘑等其他菌类2000万袋,干品产量3600吨。中国黄松甸食用菌大市场年交易量达2万吨,交易额9.6亿元,成为东北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带户功能突破2万户。
然而,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调研中,在农安镇面对道路两旁沟渠中堆积的大量朱葱,我们深感痛心,这些朱葱因信息不灵而无法出售,只能添倒在沟渠中任其腐烂,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成果也因此付诸东流。因此,全面推进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发展农村商贸经济的迫切要求。
2.广大农村具备建设信息服务工程的基础
据省通信管理局统计,截至20*年11月末,全省固定电话用户为768.3万个,电话普及率为67%,互联网用户达到了228.4万个,宽带已成为用户主要的上网形式,村村通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省已成为全国“十五”期间全面完成村村通电话的11个省份之一。在农安县、蛟河市我们看到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线,具备宽带网络环境的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积极性非常高涨,认识到信息服务工程不仅是一台电脑,而是一条致富路。在偏远的农村,鼠标一点,市场近在眼前。部分村民纷纷表示愿意提供场地建设信息站,乡亲们可以随时到我家查询和发布信息。一些经纪人和种养大户已经自行购置电脑,接入互联网获取商品信息。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近年来乡镇干部年轻化比例有了较大提高,这些年轻干部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乐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考核的各乡镇推荐的信息助理均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尤其是农安县从20*年起已经用一年多的时间,对乡镇以上干部进行了一次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乡镇信息助理是推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的关键环节,乡镇信息助理事业心的强与弱、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与低,是决定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之一。
3.“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已初见成效
(未完,全文共5518字,当前显示14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