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共青团组织农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目前我国的农村问题主要是农民的收入问题。要让农民增收,基本的途径有三个:一是让土地增效,一是减轻农民负担,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费改税到尝试补贴直接到农民手里,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但要让农民的票子真的多起来,除了要把一部分农民变成市民,大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的是让农民的地里多出钱。从我省看,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民地里产出的东西不值钱。为此,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日程。农村青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生力军,如何发挥好农村青年的作用,为农业结构调整作出更大的贡献,是时代赋于共青团的使命。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共青团组织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问题,提出如下的看法:

一、团组织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

1、大力扶持青年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农业是个弱质产业,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农民往往是躲开了这个,绕不过那个,只有进行产业化,延长产业链,才能降低风险。可以说,农业产业化像个“金娃娃”,只要经营得当,从头到脚都有钱赚。但抱紧它并不容易,要把各个环节衔接起来,形成链条,必须有一个健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从我省的实际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也并非易事。由政府直接插手建立,会造成责任主体不清,责权利也难以统一,这是市场经济的大忌。由农民自己建立,责任主体自然明了,但现阶段单凭农民自身的力量,显得力不从心。尽管“能人+青年”的模式在一些地方出现,也是我们希望形成的模式,但只是星星之火,难以形成燎原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团组织应该发挥组织的优势,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带领农村青年成立形式多样的各类“中心”、“基地”,以“团组织+星火带头人+青年”、“公司+基地+青年”、“能人(业主)+青年”等模式,形成一批以青年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团组织要在“龙头”牵动上取得突破。重点联系、扶持少数有一定规模、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涉农“青字号”企业,催生一批有市场意识、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兴业、产业带头人,走出一条立足本地资源,形成特色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团组织应该在利益联结上找到结合点,组织涉农“青字号”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与青年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在共青团组织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


(未完,全文共5280字,当前显示10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