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学校开展勤劳节俭教育调研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现状、存在的问题;开展的研究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我们的生活水平取得了普遍的提高,但我国现在的国情仍是人多而物不博、由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误导,使得我们的许多青少年也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是老调重弹,早就没有了必要、家庭教育的不重视,父母将教育重心全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勤俭节约等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当前的一大问题、重视认知教育,课堂教育、教学渗透节约意识、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制造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养成节约的习惯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勤劳节俭既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当前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而勤劳节俭作为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前景却不容乐观。尤其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一代,他们正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因此现在“老调重弹”,有其相当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宏观背景

在公益广告中,有一句广告词说的特别好: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虽然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我们的生活水平取得了普遍的提高,但我国现在的国情仍是人多而物不博。我国的国土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但我们的资源还是相当匮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指出: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我国现在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均gdp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还需要大力迅猛发展。中国人口却已占全球1/5,高峰将达16亿或更多,而主要资源耕地、水、能源、各种矿产按人均计,都列在世界最后列。另外,中国的环境也不容许这样消耗下去。这种资源的短缺又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低效使用并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只有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是惟一的出路。

但与此同时,在很多时候,我们见到的恰恰是与之相反的现象。根据有关资料,2004年全国餐桌上的浪费竟然高达600亿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我国当前的国情,在西部老少边穷地区还只是处在刚刚达到温饱、向小康艰难前行的时期,600亿元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而这一数字在2005年又上升至800亿元,可见浪费之大。

曾经毛泽东主席有过这样的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而眼下,将浪费视为与贪污同样是犯罪的人不太多了。而将浪费视为可耻之事的世风也在大大弱化。于是,有的人也就不再将节约视为美德、大德,视为君子、仁人和真正大智之士的重要标志。殊不知勤劳节俭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真正的德才兼备者,可敬品格之一便是以廉俭为荣,以奢糜为耻。

(二)微观背景

正是由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误导,使得我们的许多青少年也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是老调重弹,早就没有了必要。当前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吃饭时挑三拣四,剩下的饭菜要倒满满几大桶;教室里随处可见丢弃、弄坏的铅笔、橡皮、圆珠笔、尺子等文具;学生离开教室常常忘记关灯、关电源,浪费水的现象也很严重,学生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珍惜。殊不知艰苦奋斗不仅对老一辈很重要,对青少年一代更为重要。


(未完,全文共4501字,当前显示130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