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扶贫扶志经验总结材料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一些贫困群众躺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怀抱里要奶吃,“等着扶、躺着要”,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有的本身有劳动能力,但好吃懒做,穷了一辈子,现在要低保;有的老人原来还和儿女生活,一看脱贫上面给钱,分家了,儿女甚至不养活了;有的家有老大和老二,老大勤劳肯干,日子过的好,盖了大房子,但老二好吃懒做,等着政府给盖房子;有的贫困户房子都要倒了,一看政府危房改造,还和政府讲条件,必须盖70平的,不盖就不脱贫。
这些问题,也是共性问题,如果一味的进行“输血式”扶贫,并不能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精准脱贫的任务很难完成,即便靠政策完成了,返贫概率也很高。可以说,脱贫先要解决好“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的问题。扶贫先扶志,扶志怎么扶,这也是我市一直以来重点解决的问题。
大梨树是“干”字精神的发源地,近四十年来,大梨树人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实干,重规律、求实效;巧干,讲科学、闯市场,从无到有,艰苦创业,成功走向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大梨树村隶属凤山经济管理区,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共1701户,5131口人。2017年,村集体固定资产超5亿元,社会总产值15.5亿元,村可支配财力28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2000元。)大梨树的“干”字精神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宝贵精神财富,大梨树的例子,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第一,扶贫要先立志
为了让贫困百姓不服输,向前看,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和勇气。我市紧紧围绕大梨树的“干”字精神,鼓励和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和贫困群众向毛丰美和大梨树人看齐,让他们以干为先,认识到只要肯干,好日子一定会有的。
在弘扬“干”字精神,调动困难群众脱贫积极性上,我们主要有两个抓手。
一是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领困难群众“干”。毛丰美常讲:“手中无米,叫鸡不理”。只有村集体有实力为民办事,说话才会有人听,办事才会有人跟,才会引领困难群众积极向上。近几年,我市把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村集体经济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比如,蓝旗镇广胜村、镶白旗村,太虎岭村,通过抱团发展的形式,争取省级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200万元,统一规划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进行出租,大棚雇佣的工人,优先雇用贫困群众。现在,每个村每年实现至少有5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脱了壳,重要的是带动着贫困群众真正“干”了起来,脱了贫。
(未完,全文共3229字,当前显示10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